第四百四十七章 心善王妃,(2 / 2)

席掌櫃說道:“是呀!東家,我看還不如把糧食運到南直隸去賣。南直隸現在糧價在二兩四錢一石左右,我們大規模拋售價格會低一些,就算能得銀二兩三錢。算上路費,以及過關卡的鈔關稅,運糧到北直隸賣可以得銀一兩八錢每石。”

“比起在壽光縣賣不動,運到京畿去一下子就可以把糧食出手。”聽到席掌櫃的分析,沈從道吸了口氣。青州府的糧價,已經跌到地板價了,如今把糧食千里迢迢運到北直隸去都比在山東拋售划算。不過要運糧到北直隸也不是易事,要組織人運輸,要聯絡賣家,還要千里迢迢把銀子運回來,各種事務十分繁瑣。萬一路上碰到盜賊,就得不償失了。

無論如何,運糧到外省去賣是最後的下策。沈從道嘆了口氣,說道:“掌櫃的,就按一兩八錢的底價在壽光縣賣,若是實在沒人買,我們再運糧到北直隸去。”

九月初二,乾旱了七個月的山東,終於迎來了一場大範圍的降雨。嘩啦啦的大雨像是憋了好久一下子爆發出來,把天都衝破了。轟隆隆的雷聲中,刺眼的閃電中,雨水使足了勁往大地上衝,一片一片地落在幹得不像話的齊魯大地上。雨水打在堅硬幹黃的荒地上,打在乾涸發裂的河床上,打在顆粒無收的田地上,一下子把乾燥的大地變得到處都是水。

雨水滲過表層土地,往下面滲透,漸漸滲入到土壤的深處。所謂春雨貴如油,說的是春雨對南方水稻播種的重要性。山東的大雨雖然是九月落下,但山東的主要作物是冬小麥,九月正是播種的時候。此時的大雨和江南的春雨是一樣珍貴的。

山東的百姓們看著瓢潑落下的大雨,載歌載舞。旱久了的百姓不顧大雨,衝到屋外享受雨水的沖刷,哈哈大笑。這個時代沒有大氣汙染,雨水是最乾淨的。婦女們把家裡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到了屋外接水,享受上天的饋贈。

不少百姓都打傘湧到了龍王廟前,感謝龍王手下留情只幹了七個月。接下來一年,恐怕是不會再幹旱了。百姓們歡喜鼓舞之際,卻又有些擔心。如今燕王賑災,給每名百姓每天一斤八兩紅薯吃,足以讓百姓不餓死。但冬小麥播種時候要乾重體力活,這一斤半的紅薯哪裡能支撐農民們的勞作?

九月初,楊鵬開始在山東市場上購買士紳的糧食。此時各種不利於糧價的訊息不斷被《大理寺公告》放出。經過楊鵬的反覆打壓,市場上的糧價已經十分便宜,基本上是一兩八錢一石。楊鵬此前低吸高拋糧食賺了七百多萬兩銀子,此時拿出其中的四百五十萬兩,在山東市場上購買了二百五十萬石糧食。

二百多萬石來自外省的糧食轉了一圈,又回到了楊鵬的手裡。山東計程車紳們此前以五兩多一石的價格買進二百多萬石糧食,此時又以一兩八錢一石的價格全部拋售給楊鵬,一進一出價差高達三兩七錢每石,被楊鵬賺取了八、九百萬兩銀子,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楊鵬買回這二百多萬石糧食,首先是要給秋種和夏收的農民提供充足的熱量。冬小麥一般在農曆九月播種,到來年的五月成熟。小麥播種和收割的時間都是農忙期,合起來大概是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中農民勞動強度很高,光吃一斤半紅薯是無法獲得足夠的熱量的。楊鵬在這段時間內給每名“男丁”和“壯女”,也就是成年男女提供管飽的伙食。每個成年男女除了有一斤半紅薯,還有一斤大米或者米麵供應。

這個時代的農民勞動強度大,伙食中又沒有肉葷,糧食消耗量遠大於後世天天吃肉的普通人。如果是重體力勞動期間,一天吃一斤半大米是正常的。楊鵬給他們提供的伙食,也相當於一斤半大米的熱量。

這一個月的管飽糧食供應,大概需要消耗楊鵬八十萬石的糧食。楊鵬對楊彤說要讓百姓多吃幾兩飯,不是讓農民全年都吃管飽飯。楊鵬的資金和資源也是有限的,說實話,即便楊鵬砸鍋賣鐵,也沒法讓山東一千多萬百姓全年都吃個十成飽。楊鵬讓百姓們多吃幾兩飯,是在農忙時候讓百姓吃飽,不讓農民因為沒有吃的耽誤農時。

從九月初八開始,所有需要下田勞作的壯丁就從救濟站領導了每天一斤的米麵或者大米。農民們此前還擔心農忙時候吃一斤半紅薯撐不住,此時得知燕王另給糧食的訊息,一個個感動得涕淚橫流。

秋種夏收時候有管飽飯吃,農時不耽誤,今年的收成就有保證。等來年五月冬小麥成熟,山東百姓的生活就回到正軌了。宋代以道教為國教,燕王楊鵬大恩大德,已經被百姓當成了神仙。山東不少地方都有百姓為燕王楊鵬立生祠。

雖然農民沒有錢,這些生祠大多是荒廢的小神廟改造的,十分簡陋,往往只供奉著一個牌位,或者請匠人捏了個燕王的小泥像。但百姓們對楊鵬是真心的感激,各地簡陋的生祠裡香火不斷。

楊鵬買了二百五十萬石的糧食,八十萬石是給農忙時期的農民食用,還有一百五十萬石,是準備在山東省興修水利開墾新田時候,給開荒的農民食用。

山東這次大旱,暴露出來的問題是水利設施的不足。水利設施對糧食產出影響極大,能夠幫助地方度過災荒——並不是說水利設施的作用能夠讓災年變成好年,而是說水利設施能夠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地方上的糧食產量,讓庫存糧食處於高位。有了足夠的庫存糧食,即便是個別年份遭災,百姓們也不會顛沛流離。

比如一地百姓每年要吃一千石糧食,如果有足夠的水利設施,有足夠的灌溉田地,每年能產出一千二百石糧食。那麼即便六年中有一年是災年,百姓們也能夠依靠前五年庫存的一千石糧食度過災年。

大宋各地的實際情況是:人口仍然在慣性增長,水利設施卻沒有跟上,糧食產量不但不增長反而略有下降。鹹平朝的田賦收入每年都在下降,固然有士紳隱匿田地不納稅的原因,另一個原因也是水利設施的破敗。

這樣的狀況下平時還好,餓一餓肚子還能挺過去,一遇上災年,就是大混亂的局面。災年百姓們沒有飯吃,就全部變成了流賊和強盜,互相廝殺爭奪有限的糧食。

今年的山東,差一點就上演了這一出慘劇。山東如今已經被楊鵬視為囊中物,楊鵬當然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在山東。楊鵬計劃要在山東大興水利,利用龍尾車和水壩灌溉旱地開發出新田,擴大糧食產出。

楊鵬多買的一百五十石糧食,就是給開荒農民們食用的。開荒時候體力消耗大,熱量供應必須跟上。但光有勞動力還建不了水利設施,還必須有精通於水利的人員坐鎮指揮。基於這個目的,楊鵬把鄭暉從臺灣調來,讓他帶著新竹的“水利員”們在山東開發水利設施。

九月十二日,楊鵬在膠州的碼頭上迎到了鄭暉。鄭暉穿著正二品的大紅武官官袍,乘坐五千料鐵甲艦揚威號來到了山東。他看到在碼頭上迎接自己的楊鵬,十分激動,快步從船板上跑上了岸跪倒在楊鵬前面,大聲說道:“驚動燕王親自迎接,下官受寵若驚!”

楊鵬扶起鄭暉,笑道:“鄭暉你辛苦了,你坐鎮臺灣開發水利做的很好,如今山東需要開發,也需要你的人一展身手了。”鄭暉站起來拱手說道:“王爺放心,這次山東的水利開發絕對不會失手。”

鄭暉一指身邊的一名黑瘦漢子,說道:“這是靖一善,鹹平二年起就跟著我在新竹搞水利,腦袋最靈活,做事也很有原則。他經手的水利工程,就沒有一個不堅固耐用,造福一方的。”楊鵬看了看那個漢子,見他身上穿著正三品武官官服,知道這肯定是鄭暉麾下干將,笑道:“靖一善,這次要你出力了。”

靖一善似乎有些傲氣,倒是沒有給楊鵬下跪。他朝楊鵬做了個長揖,就站直說道:“燕王爺放心,這次我帶來了五百名‘水利員’,大半個新竹的水利員都被我帶來了。我們在山東忙碌一年,一定把山東的水利設施提高一個臺階。”楊鵬看著自信的靖一善,看著船上陸續走下來的幾百名水利員,點了點頭。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17K::-->

喜歡少年戰歌()少年戰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