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南越墓展(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4月5日,“嶺南至尊——南越王墓隨葬精品展”,在虎園博物館第三十號、三十一號館,正式公展,歷時一個月。

盧燦和田樂群,作為主人,參加了這次展覽的接待工作。

這是盧燦最近一週的第二次公開露面。

這一次,他不出席都不成。

實在是因為連他自己都沒想到,展覽公告所造成的影響力,如此之大。

不僅社科院院士、考古研究所所長王仲殊先生,帶領龐大的團隊抵達,臺北的國史館館長朱匯森教授,同樣帶領一批專家參加本次公展。

就這兩家隊伍,就覺定了盧燦必須出席,更別說還有一群東南亞及歐美學者,也聞訊趕來。

之所以如此震動,皆因為這是第一次真正的漢代王級墓葬展,且是未曾遭遇盜竊的墓葬!

可能有人要說,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王劉勝夫婦的墓,不也是王級墓葬嗎?

呵呵,那是1968年,海外人士想要觀看,也沒得機會!更何況中山王墓葬曾經被盜過。

這麼說不是說中山王劉勝墓葬品不好呀,沒那意思。

就是說,香江所佔據的區位優勢,以及完整的南越王墓本身的影響力,要比當年掘滿城中山王墓,影響面更大。

此次展覽,一共展出344件/套文物,幾乎全為秦漢時期的精品珍品,世所罕見!

這其中,又有七十多件,極其珍貴文物。

譬如銘刻有“張儀”字的青銅戈。

這是秦惠王四年由秦國的相國張儀督造,由於秦統一百越而到達嶺南地區,隨後成為南越國的王室文物,成為禮儀場所的儀仗之器,是一件秦平嶺南地區的重要歷史物證。

又如刻有“蕃禺”銘文的青銅三足圓鼎。

沒有它,有誰能想到,羊城番禺這個地名,竟然早在兩千年之前,就已經確定成文?透過這一銘文,研究者也弄清楚,秦漢時期嶺南地區的青銅器鑄造水平——在此之前,史學界普遍認為,嶺南先秦時期的青銅器,都是中原朝廷贈送的,但這件器物,明顯是嶺南南越王朝自己鑄造。

還有幾枚印、璽,也非常有歷史考證價值。

在墓道人殉坑,現一方銅質印章,印為方形,龜鈕,陰刻篆文“景巷令印”四字。

據李林燦、商承祚、賈蘭坡等人認定,印章上的“景”字為“永”字同音通假,“景巷令”即“永巷令”。漢代設永巷令這一官職,以宮中的宦者充任,專門掌管皇后、太子的家事。

由此可推斷,墓中的這位殉葬者生前當是南越國王室的“景(永)巷令”。

這是國內第一枚殉葬者印章,以前、此後,都沒有再現過。

此外,還展出“帝印”玉印,印鈕雕成螭虎形狀,裝飾有云紋。

根據《史記》、《漢書》記載,南越國第一代王、第二代王都曾僭越稱帝,在國內使用皇帝的禮儀。“帝印”玉印及封泥的出土是對這一史實有力的佐證。

更珍貴的是墓主人的隨身金印——“文帝行璽”金印。

“文帝行璽”金印出土於墓主人的胸部位置,印面邊長3.1厘米,寬3厘米,通高1.8厘米,重148.5克,含金量是98%。印面陰刻“文帝行璽”四個字,是南越文王布命令的官印。

這枚行璽的出土,是對墓主人身份的最好認證。

展覽中,還有著大量玉器,其中,十一套組玉配飾、五十八件玉劍飾等都是漢玉中的重大現。

此次展品中,不僅有中式傳統文物,還有一些稀奇古怪的現,譬如古波斯銀盒、藍色平板玻璃牌飾等,也在這次展出中亮相。

這也是其它秦漢墓葬中,幾乎沒有的。

由此也能推斷出早期海上絲綢之路的展!

正因為此次展覽的珍稀,才導致南越王墓隨葬品展覽的訊息一公佈,震驚三地,繼而波及全球。

臺北到來的團隊,可不僅僅是國史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國圖館、史料館以及各家高校,幾乎都有專家代表,來港研究——此時的彎彎,學術研究氛圍很濃厚,還是個做學問的地方。

畢竟,秦將趙佗,據嶺南而自立,這段歷史,雖有文字記載,但一直影影綽綽,含含糊糊。這次展覽,絕對是揭開秦漢之交,嶺南文化、政治、軍事的重要平臺。

不僅彎彎學者,東南亞及歐美的漢學研究者,也向虎博來共同研究申請。更有不少漢學家,自費來港,希望第一時間親眼目睹“南越王朝”的真實歷史。

更讓盧燦沒想到的是,本次展覽,不只是業內人士關心,香江市民對這次展出,似乎也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熱情。

原本盧燦還有些不理解,李林燦一解釋,他就懂了。

原因很簡單——地理位置上,香江正處於南越王朝的核心管轄範圍內,因而,此次展覽也算得上香江本區域的一次歷史展覽,香江市民同樣與有榮焉!

如此轟動的展出,為什麼能落在虎園博物館的頭上?

粵省博物館,展不了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