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偶遇六嬸(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第767章 偶遇六嬸

盧燦的看法,與白德博士和梁中和教授的看法,又不一樣。

巴蜀高古文明是一種特有的氏族文明,雖然很輝煌,但影響範圍很小,屬於典型的有特色的小文明圈。這種小文明最大的悲劇就是與繁盛的中原文明也就是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距離太近,近到他們難以自保。小文明被吞噬、同化,最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幾乎是必然結果。

相似的還有巴蜀高古文明的近鄰——夜郎古文明,再往後,有史記載的樓蘭古文明也在隋唐時期消失。所有這些與中原相鄰的小文明,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無數的學者還在尋找所謂的“消失之謎”,有天災論,有戰爭論等等。其實,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原王朝的大文明,在與這些近鄰們的交往過程中,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吞噬和消融能力,將這些鄰居家的特色,一一搶過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最終,所有的都是我的!

當然,在這一文明吞噬的過程中,戰爭和天災,無疑會是助推劑。

巴蜀古文明的消亡,早有徵兆,巴國派兵參與武王伐紂,授封“子國”,其實就埋下禍根。巴蜀一地,再也不能偏安一隅,它的富有與昌盛,不可能不引起中原王朝的覬覦。

果不其然,秦惠文王嬴駟,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軍隊,多次攻打巴蜀。在巴蜀的近鄰苴國苴侯的帶領下,秦兵蜂擁而入走石牛道(今劍閣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廢,蜀太子逃到彭鄉(今彭州)被捉,蜀、苴二國同年滅亡,時隔兩月後滅亡巴國。

巴蜀古文明的血裔,至此斷絕。

血裔斷絕,看似文明尚在,可是,沒有堅持自己民族文明的政權存在,這種文明又能存在多久?很快,巴蜀古文明就被強大的中原文明吞噬相容。

當然,文明總會有些殘留,譬如在巴蜀的邊角之地,依然保留有巴蜀古文明的痕跡,但是很不幸,巴蜀的地理位置正處於橫斷山脈地震帶,自然災害頻繁。

另外,巴蜀的富庶,讓很多外來政權眼紅不已。譬如老實人劉備和睿智的諸葛亮,他們所建立的蜀漢,對巴蜀古文明所帶來的軟性摧毀,幾乎是滅絕性的——以同化代替殺戮。

再有諸如“僚人入蜀殺戮幾十年”“蒙元百萬屠城”以及“張獻忠殺盡蜀中四萬貢生及數十萬生靈”等等,無一不是巴蜀支系文明滅絕的劊子手。

至此,盧燦的觀點已經出爐,他認為巴蜀古文明是必然結果,僚人入蜀和戰亂,都只是因素之一,不夠稱絕對因果關係。

雖然他的觀點只是推論,沒有任何依據,可白德博士、羅美娜以及梁中和教授,都沉默下來細細琢磨,尤其是盧燦的大文明同化論,著實值得思考。

盧燦不是歷史學家,因此可以在不需要證據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猜想,可白德博士他們不能,即便是評判,也需要一定的立論基礎,所以,他們仨對於盧燦的這番話,一時間不好做出判斷。

………………

咖啡喝罷,四人回到車棚。

白德博士拉著盧燦,給他介紹掘出來的一系列有價值文物。

這些文物中,以正在拼裝中的褐色釉陶器碎片最有價值。已經拼好的幾件陶器中,一件長頸大口尊相對完整,很有價值;還有一件圈足折腹豆已經拼裝到接近一多半;梁中和教授帶領員工拼裝的是一件帶流壺。這些施釉的陶器,無一不表明,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前,珠三角流域的人們,已經成熟的掌握燒製陶器的完整工藝。這就是文明!

還有一些精細打磨過的石器,譬如直內戈、三角矛、凹刃錛等,都是先民用來捕魚捕獵或者處理獵物農作物的工具。

銅器很少,只現一枚銅鈴和一件銅戈。

這兩件銅器都現於一處墓葬中,顯然是墓主人的陪葬物。這表明墓主人極有可能是該部落的領或巫師。可惜的是,墓葬中的屍骨早已經被歲月分化得蕩然無存。

遺址掘過程中,還現幾塊玉珏和貝類磨製的裝飾物,由於掘的位置很零散,暫時還不知道具體用途及曾經的主人究竟是誰。

此外,還在一處類似於祭祀坑的遺址中,現大量的骨製品。

其中有兩塊骨器造型相當大,有點像鯊魚的脊椎骨,有加工痕跡,似乎被製作成板甲一樣的片狀物。羅美娜教授認為可能就是“板甲”。

如果這一結論得到證實,結果會非常令人吃驚——早在五千年去,珠三角的先民就懂得製造盔甲!

對於這一觀點,白德博士持否定意見。

他認為如果是板甲,不可能堆放類似於祭祀坑中,應該在墓葬或者起居室中現,會更合理。白德博士和梁中和的意見相近,認為這兩塊類似於板甲一樣的骨器,最大的可能是祭祀用品。

對於教授們的爭論,盧燦不表意見。這才是馬灣島遺址的第一期掘,說不定後續還有其它現,就能指明這兩塊“骨片”的用途呢?

參觀完一期掘成果之後,細雨也已經停了。盧燦看了眼時間,薇薇安的會議快要結束,遂即與白德博士告別,回身往市政總署大樓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