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打包清倉(1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第9oo章 打包清倉

海曼斯讓人拿來一本厚厚的賬冊,是此次出水沉船的貨品分類記錄冊。

這東西原本是商業機密,可盧燦畢竟是比利時海事集團的股東,算是自己人,而且,海曼斯知道盧燦正在新加坡籌建海撈瓷博物館,心底有些打算,故而很大方的將其拿出來給盧燦看。

海曼斯的小算盤,說出來也沒什麼。

八十年代的海撈瓷,除了一些特殊品類之外,大多數都價值一般,否則邁克·哈徹再瘋狂,也不會一口氣砸毀數百萬件海撈瓷器。

帶來改變的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尤其是零八奧運會之後,中國掀起的全民收藏熱,讓全球範圍內的中國古瓷變得緊俏起來,連帶著原本價值低廉的海撈瓷市場,也變得炙手可熱。

這也意味著,海撈瓷市場真正紅火,還需二十年。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這些海撈瓷中的大批次普品,怎麼處理?

這些普品十分雞肋,不僅清理起來麻煩,耗時費力,賣不出多少錢不說,還會佔用倉庫、人工、貨運等資源。

像邁克·哈徹一樣砸掉?顯然不合適。

如果有人大批次承接,自然是最佳選擇。

以前沒有這樣的人選,但現在不好說。盧燦在購買藝術品方面的“粗手大腳”,業界知名,最近又在籌建海撈瓷博物館,所以,海曼斯在接到趙市彭電話後,第一個念頭就是,想辦法將這批貨打包給盧燦,故而,他很熱情地邀請盧燦參加晚上的爬梯。

且不提海曼斯的小心思。

盧燦就著大棚內的聚光燈,開啟記錄冊。

這次打撈的船隻,被海曼斯命名為“海葵號”。這種命名無規則,並非船隻真正的名稱,可能是沉船附近海葵很多。如同後世著名的“黑石號”,其命名來自沉船旁邊一塊巨大的黑色礁石。

總出水數量為兩萬七千餘件。

之所以帶“餘”,是因為還出水五十二壇“陶甕封瓷”。這些陶甕封瓷僅開啟五隻,剩餘的留著拍賣時“開寶箱”,其中所藏瓷器數量不明。

“開寶箱”的拍賣方式,也是海撈瓷拍賣中常用的手段。

千年前密封的陶甕,裡面究竟藏著多少瓷器?瓷器品類如何?內部有沒有滲水?有沒有破碎?有沒有曠世絕品?沒開啟之前誰也不知道。

這會給競拍者一種驚險刺激的“賭寶”感覺。

海曼斯留著四十七隻陶甕沒有開啟,就是指望這些陶甕拍賣時,狠狠地賺一筆。

看到這裡,盧燦又抬頭看看安排在右側牆壁一側的陶甕,差不多有三十來只,將近三分之二。也就是說,還有三分之一,安排在阿姆斯特丹的展售會。

看完總數之後,再落到細項。

細項是按照品類來劃分,共有九十多種。

陶瓷器品類最多,約佔七十多種,數量最大,有壺、瓶、杯、盤、碗、碟、硯、盂、壇、薰爐、脈枕等,還有許多人物、動物、魚類等造型玩具,還有幾種樂器,如陶壎、三眼洞簫等。

沉船自身所帶雜物,也約有幾十件,如鐵錨、船像、木匣封存的飾、油燈、銅鏟、銅爐等,此外,還有二十四枚大唐銀鋌(音定),六枚阿拉伯帝國金幣以及數百枚開元通寶。

在中原的金銀貨幣中,別看“元寶”的名氣很大,事實上它出現比較晚。

“元寶”的正式定型,始於元代。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滅南宋後返回揚州,丞相伯顏因為士卒掠奪無度,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將所得銀兩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

經辦此事的銷錢官,將這些散銀製成重五十兩的銀錠,還特別起名“揚州元寶”,呈獻給忽必烈。

當時的元寶形狀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拍扁了就和南宋和金的銀鋌十分相近。

在此之前,唐宋所用銀器都叫“銀鋌”——形狀是仰面似船,伏面似案的船形,整體趨於平面的板狀。至於後世的唐宋古裝電視劇中所出現的金銀元寶……樂呵一下就得,別太較真。

看完總目之後,盧燦快向後翻,來到銘文器部分——稍微有點古董常識的人都知道,帶銘文的器件更珍貴,海曼斯船隊的員工,將所有帶銘文的物件歸攏到一個類別,取名“銘文器”。

兩萬多件出水貨中,只有五十三件非貨幣的銘文器。

海曼斯船隊常年在亞洲活動,自然配備有亞洲古董鑑定師傅,因此,銘文器部分的記錄,倒是很詳細。盧燦最關注的“盈字款”瓷器,有四件,一尊瓷器香爐,一把茶注子,兩隻綠釉茶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