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陽壽換的公主命 第44節(1 / 2)

她的母親孟予就是得了皇帝青眼,上一刻還是深宅夫人,下一刻也能坐鎮大理寺,這本就是現世的世情。

周主事下去請示考功員外郎後帶伴讀們在考生邊上添了一溜,不忘囑咐:“一共三場,今日是要到酉時收卷的,若是撐不住就吩咐周圍的吏員,切莫強撐。”

裴道笑道:“周主事莫擔心,我們四人就是真寫完了,也是當不得什麼的。我們心中有數,到了時辰就會離去,你快去服侍四娘吧。”

周主事還是擔心得不得了,專門到隔壁借了人手守候在四個小娘子身邊,這才一步三回頭地回到阿四身邊。王訶等人走遠了才悄悄說:“周主事家和我家大人關係好,晚些我讓家人去周平伯家賠禮,將今日這茬揭過去。”

孟長鶴和裴道同時道:“不可。”兩人相視一眼,由孟長鶴先說:“這既然是四孃的主意,無論好壞也沒有我們私下描補的道理。”

裴道也說:“這是就此作罷,周主事也只是擔心我們坐不住,四娘是好心,我們離開時直言謝過就是了,再私下謝就是壞事了。”

王訶趕忙點頭:“我明白了。”

阿四人站的遠,耳朵可尖了。她先是感慨王訶的母親做御史臺的老大,居然還能有關係不錯的朋友。後來聽到小夥伴的話又撓頭,她和身邊的周主事說:“我今日的安排給你添麻煩了嗎?”

周主事受寵若驚,再三否定:“聖上事先就說過,一切隨四娘心意,這點小事絕稱不上麻煩。”

阿四絕不多想一步,她直接說:“訶娘似乎有些擔心,她家做御史的慣常多思慮,可能是擔心牽累你。你們兩家比較熟識,你回頭和她說一說,也免得她心中惴惴。”

周主事破顏微笑:“訶娘或許是更擔心四孃的聲名,我的母親蒙受天恩得聖上看重,但我不才,只是母親光彩下的一個添頭。若朝中真有人拿這件事做筏子,目標也不會是一介無名小卒的。”

阿四聽到這裡,說:“這不是正說明你們兩家關係很好嗎?”

她笑彎了眼:“訶娘心性直爽,大多時候是直言直語的,只為周主事的事情上難得彎彎繞繞一回,周主事也是,和我說話闆闆正正的,一說到訶娘就剖心剖肺起來。”

周主事若無其事道:“人皆有親疏遠近,我是凡塵俗物,在所難免了。”

話算是聊到頭了,阿四往考生中又晃了一圈。她自知會給考生帶來壓力,就只往男考生中晃悠,路過阿史那德清時給了對方一個大大的笑容。

畢竟也是有姬難在中間夾著的沒血緣的親人嘛。

她觀察到人群中特殊一些的,比如年齡特老的老翁、額外年輕的娘子、以及少數的孕婦。

叫阿四說,這種老男本來就命不長的模樣,考中了也幹不了幾年,還得同僚幫襯,不如早早回家吃自己啦。再說了,男人懂什麼治國。

倒是娘子們確實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牟足勁不放過一絲機會,很應該多給點名額的。

日頭上移,考生中有餓肚子的,她們掏出自己準備的乾糧和清水食用。

伴讀們是沒帶的,周主事將尚書省的公餐分給她們。等到阿四肚子咕咕叫,她拒絕了周主事的討好,準備到隔壁中書省的政事堂蹭一頓政事食,宰相們的特供餐。

第68章

政事堂的宰相餐大多是皇帝御賜的, 一般來說國家越富裕,宰相們就能吃的越好。

當然了,也不是沒人抨擊過, 但發出異議的那個人反倒是被問住了:“我們吃得好, 那是因為我們盡心盡力,你要是自認為配不上, 趁早辭官回家去。”

挑刺的人接不上話, 反倒是特供的餐食成了政事堂的門面。

除了政事堂, 其他各衙門都是朝廷供應一餐的, 愈是興盛富裕的時候,這餐食就吃得越好。政務繁忙的時候, 皇帝和宰相們是在政事堂吃同樣的飯菜。

阿四早就聽說了政事堂餐飯的名氣, 雖然平時她就吃的御廚的小灶, 但人多了滋味更香,政事堂的宴席該吃還是得吃。

這時候沒有所謂“食不言寢不語”的習慣,這種偏門的要求大都是家規或者用來約束自身的, 友人、同僚坐在一處用膳時難免就要聊兩句。宰相們談論時並不避開阿四,都知道四公主近期操心科舉,也都說起這方面的事項。

裴相提起一茬:“吏部篩選貢生和生徒時, 遇見一道難題。有卅山縣的學子頗有才華,然其父有罪, 被取消了科舉的名額。我考察她的才華,確實出眾,有些可惜了。”

每年都有不少因長輩犯罪、名字衝撞、或是自身不修等事被取消資格的人,若是遇到刁鑽一些的同期考生, 可能還會受舉報,這並不新鮮。

新奇的事, 裴相的惋惜。對她們而言,在一年一度的科舉中見過的才子如過江之卿,實在是不稀奇了。得是肚子裡囤了金墨水,才能得裴相如此的另眼相待。

中書省的中書令稱右相,她詫異道:“卅山縣的學子?這倒是頭一回聽說,原先糟亂的令人頭疼,沒想到都已經能供出舉子了。看來近來兩任卅山縣令做的不錯。”

阿四專注用勺子舀湯浴繡丸細細品嚐,一時間沒聽明白,裴相和右相的話題已經拐到糊名後兩人耳邊也清靜許多的事情上了。於是,阿四問另一頭坐著的中年大婦,也就是左相——門下省的侍中。

她問:“卅山縣哪兒有問題?為何出個能科舉的學子也叫人驚奇?”

不怪宰相們驚訝,卅山縣是有一段淵源在裡頭的。左相放下象箸給阿四分說其中緣由。

卅山縣圍於十三座丘陵之間,早三十年的卅山縣人連和外縣通商都艱難,窮山惡水出刁民,不少青壯男人在當地無法娶妻生子,就略買略賣外地無辜娘子,波及無數。

大周疆域廣闊,這樣的地界未必只有一處,但一頭撞在長善公主手裡的,卅山縣是第一處。

左相看出阿四愈加疑惑,補充道:“長善公主正是聖上先前的封號。”

阿四心道,就是親女兒她也說不出皇帝阿孃是個善良的人,都說取名是補缺,長善這個封號大概就是為此吧。

“卅山縣豎鍘刀斬盡賊首,她鄉女子有歸處的皆放歸,剩下不知事的孩童則歸病坊收養。這二十多年裡,卅山縣的縣令都是朝廷特派的,就為以卅山縣為首,扼殺不正之風。當時的卅山縣清算之後,十個男人有五個死罪、三個流放,剩下一個窮得揭不開鍋,若真是卅山縣的學子,大概是很難找出三代清白的人了。”

大致講完卅山縣的事,左相更關注的是:“卅山縣的學子還能在吏部審查之前就行卷到裴相的門前?那確實是了不得。”

能上門行卷的,要麼是家中有故舊,要麼是有人推舉,無論哪樣都得有不凡的身世。

卅山縣當年是被刨了三尺地,有所牽連的官員一概流放千里,能上宰相門行卷,實屬手段非凡了。

裴相否了這猜測:“是卅山縣令推舉的,這任卅山縣令與我家有三分親緣,送來的書信頗有道理,我也就見了這學子一面。縣令四年一換,於卅山縣的沉痾宿疾而言,實難根治,就想著送一個卅山縣出身的進士回去。”

卅山縣籍貫的豪強雖然都削得一乾二淨,但只要扶起一兩戶人家,立刻就會成為當地新的地頭蛇,今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都會受影響,其中的度量難以把控。

假如這學子當真清正,說不準能給卅山縣帶去一些新的風氣。

左相說:“若真是個能成才的,科舉不成,舉薦她為官也就是了,何必強求科舉。”

阿四也有疑惑:“既然一開始就知道學子之父有罪,她憑何為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