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陽壽換的公主命 第77節(2 / 2)

第127章

出於振奮的心情, 阿四一連半個月都窩在屋內看書,她像如飢似渴的孩子,痴迷童話一樣地痴迷於眼前的“鬼話”。效果是很明顯的, 阿四徹底拋卻了怕黑的習慣。

從前怕黑, 是因為擔心黑暗中有未知的、可怖的東西出現,如今連鬼都證實為天下正統, 實在也別無可怕的了。

阿四在屋子裡耗費的時間太長, 太上皇難免就要來關懷一二。太上皇走近阿四身後, 掃一眼書籍內容, 笑道:“喜歡是無妨的,卻不能太過。宮人與我說你近幾日廢寢忘食地讀書, 我還當是如何的驚天好文勾了阿四去, 沒成想是鬼神之說。”

“鬼神之說也有道理在裡面, 本就是很好很好的故事。”阿四正處於興頭上,可見不得人潑冷水,“再說了, 若是阿婆不喜歡,這些書又怎麼會出現在這兒?還擺了這樣多。”言下之意是,太上皇明明也喜歡, 卻還來笑話小孩。

太上皇捏過阿四手中的讀本,翻到最後一頁, 手指輕點作者名,正是齊王所著。

她道:“唯有這一冊是阿姝親自寫與我的,包括其他的書籍在內,全是阿姝在去年夏日送來的, 我還未讀完,到叫你先看了。”

齊王的意思是希望能以太上皇的名義, 將這些傳說故事編輯成冊、傳揚天下,以正視聽。

阿四贊同地點頭,拍手笑道:“齊王阿姨說得對,早該這樣去做了,這些書不該只有我們看見,應該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從源頭起治一治世上重男的風氣。”她喜歡鬼神之說,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些故事傳揚出去,好讓天下人都知道被埋沒的鬼。

太上皇便說:“哪裡是這樣簡單的,世上大多數的人斗大的字都不識一個,這書印出來也就極少數的人用來收藏,再有的就是歌功頌德時添上那麼兩句。”

這題阿四會:“那就編成詩歌、故事、歌舞等等放在梨園裡演,阿婆不就常常叫樂伎在興慶宮排布梨園行麼?打著太上皇都喜歡的名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要不了多久鼎都中人必定爭相效仿。其他的城鎮又學著鼎都的風氣,時間長了,自然也就人人知曉了。”

太上皇抬手把書冊放在桌案上,無奈道:“你倒是比加入小說群8一⑷八1流96三,還有每天更新的H漫畫哦阿姝更上心,出的主意比她的還要膽大的多。等你長大了,必定又是個混世魔王。既讀了兩句《孟子》,不如剩下的時日就學《孟子》吧。”

阿四可聽不得這個,她翹起鼻子道:“我與阿婆更親近嘛,自然說話就更直白些。我覺得自己的主意很好呀,我可是為國為民才想的辦法。反正宮裡養了那麼多樂人,就叫他們去排嘛,總歸都是閒著的。若是不成,我當真就好好地讀《孟子》。”

太上皇本就是帶孫女出來玩的,這點小事自然依著阿四。當即叫來隨行的官員,務必尋文采上佳的文人雅士來編排一曲能讓阿四滿意的歌舞戲。如其名,歌、舞、戲三者不可或缺,樂曲與編舞還需再有專人排練。

緊鑼密鼓的安排下,一旬後的夜晚阿四就瞧上了新鮮出爐的古神話歌舞戲。身著繁複厚重衣裙的嫦娥服下西王母所賜靈藥,水袖輕盈旋轉間化作身披彩霞的精靈,褪去凡塵俗物腳踏祥雲奔月而去——這一天正是十六,偌大月輪襯於宮殿之後,嫦娥消失在層層殿宇之間。

九成宮的樂人背後耗費多少心力阿四不知,她一個作為鑑賞水平近乎為零的小孩,也為這別出心裁的嫦娥奔月而攝魂。

阿四撫掌讚歎:“該是費了多少力氣,她們才能做到相互借力躍上高樓的默契啊,阿婆要重重嘉獎她們。”

太上皇心不在焉地點點頭:“賞。”樂人們叩謝隆恩,下去領賞。

看完歌舞戲,阿四也到了該睡覺的時辰,夢中猶然上演戲中曲。

雖然歌舞不錯,但太上皇還是帶來了一卷《孟子》,她是這樣說的:“歌舞戲還能入眼,書卻不能不讀。阿四要是將這些雜書看進心裡去,你阿孃就該來怪我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學一學。”

《孟子》中記錄的是儒家亞聖孟子的言論,裡面很多的觀點和阿四先前與太上皇分說的主張是相近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總歸是施行仁政。但實際的皇帝,大都不聽這一套,都更喜歡天上地下唯吾獨尊。所以更多的時候孟子的言論都是在下屬諫言時出現。

就連皇子也大都如此,從小就是被周圍人跪捧著長大的,就算書本上說臣子和君王的關係是相互的,讀書的主子也不會真心把身邊的奴隸當做和自己平等的人。

不過,太上皇發現小孫女有點仁德的天賦,能在這種環境裡,還能保持一點同理心,實屬稱得上一句“小聖人”了。將來要是做了皇帝,一個仁宗是跑不了的。

這不是壞事,也不能說是好事,所以太上皇決心在阿四的成長過程中參合一手。

至於阿四未來能不能當皇帝,血緣至上的太上皇絕不相信女兒的鬼話,難道真會有人不把天下傳給唯一的女兒麼?

而阿四看不破太上皇的心,也不明白慈祥好阿婆為何突然上演勸學,拔腿就想跑,奈何下一刻就被捏住了命運的後衣領,只能露出無辜的笑:“這是為什麼呀?我們不是出來玩的嗎?”

太上皇做慈母的經驗太少,長子是丟給母親帶大,次男是丟給乳母師傅帶,太上皇生育時已經是太子,忙碌之餘只負責逗一逗孩子。而今太上皇和阿四單獨相處了快一個月的溫情時光,此時圖窮匕見,她已經看不下去阿四懶散的生活。

這可是她唯一的孫女,不說來日如何頂天立地,就問:“哪有孩子不讀書的呢?”

阿四懵懵的,想要辯解:“可是……”

太上皇對上孫女茫然的面孔,慈愛一笑:“阿婆我啊,對孔孟之道有一點心得,可惜皇帝政事繁忙,大概是抽不出時間聽我一個老人絮叨的。阿四願意陪一陪阿婆麼?”

啊。

真是難以拒絕。

阿四目露為難,但太上皇對她確實很好,出來避暑已經曠開弘文館一個月了,太上皇這一點小小的要求應該滿足才對。

思來想去,阿四艱難地同意了。

太上皇則笑得愈加和藹:“好孩子,那我們這就開始吧?”

直到阿四端坐在長案前,被太上皇目光如炬地緊盯著誦讀“孟子見梁惠王”,仍舊沒能回過神來。

她的快樂假期為什麼突然結束了?

阿四手指揉搓書卷的邊邊角角,讀完梁惠王一篇。內容理解起來不難,其中部分阿四在上輩子就背誦過,對她來說只是小菜一碟。

她抬頭問阿婆:“我讀完了。”

太上皇問:“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①。何解?”

阿四照本宣科:“君王如果滿口利益,舉國上下每個人也都會更在乎切身利益,那麼小家的人就要謀取大家,做大夫的也會想謀奪君王的利益,沒有仁義的人最終會拋棄君王。因此君王要講仁義,不能只想著利益。”

都是些慣常的道理,阿四信心滿滿地等著太上皇繼續問。

“那麼,阿四眼裡的仁義是什麼呢?”

“嗯……仁是仁愛、義是正義,為人子不棄親長為仁,為人妾臣不棄君王為義。”阿四給了個不出錯的答案。

太上皇道:“在我看來,仁義是道德、是規矩、也是手段。君王所倡導的‘仁義’是百姓所要遵守的規則,君王同樣宣揚仁義,是為了讓百姓回報仁義,君王口中不說明對利的關心,卻不代表利不重要。阿四讀書時要記得,書是給天下人看的,而撰書之人又有幾人為帝王?”

阿四手指扣動衣袖上的花紋,不由道:“正義……”

太上皇直接說:“皇帝的意志就是正義。”

阿四滿臉不贊同:“百姓又不是呆傻的,如果君王言行不一致,百姓難道會不知道嗎?如果君王都言行不一,又有什麼理由約束妾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