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紡織機再破認知(1 / 2)

原理上大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設計和製造工藝,卻能表現出不同的效能差異。

比如是否省力,執行穩定性如何,是不是最符合操作工的習慣等等,然後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才能體現出一臺紡車在效能上的優劣,進而反饋到生產效率上。

而這所作坊裡的紡織機具,給黃承彥的第一印象,就是部件運轉以及傳動上的穩定。

這忽然就讓他聯想到了劉協給他講解過的新式軸受……嗯,也就是軸承。

但凡機械上需要用到轉動或者傳動的地方,就離不開軸承的存在,紡織機具同樣也不會例外。

塔讀a^>

然後,就很自然的把關注點再次轉到了那些紡織機具上……

紡織的原意,就是取自紡紗和織布的總稱。

而紡織機具,就是把線、絲、麻等原材料加工成絲線後,再織成布料的工具。

古代多以人力帶動。

從紡墜、紡車、錠子、踏板織布機,再到後世的現代機械織布機,數控自動織布機,可謂是一路變遷。

但是不管怎麼變,也無論古今,紡織的工藝流程和裝置上的展,都是依託紡織原材料而設計出來的。

也就是古代天然纖維毛、麻等短纖維,以及蠶絲這種長纖維……嗯,現在還因為劉協的出現,而提前有了棉這種短纖維。

而國內的紡織機具,也從新石器時代的紡輪和腰機,經過西周時期具備傳統效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再到如今漢代廣泛使用的提花機、斜織機,其實在紡織上已經算是日趨完善了。

就拿紡車來說。

漢代的紡車雖然還是隻有手搖和腳踏兩種,但實際上卻已經在民間完成普及了。

--塔讀小說a

區別就在於前者就是用人力驅動,操作時需要一隻手搖動紡車,另一隻手從事紡紗工作;

而後者則是以腳力驅動,同時解放雙手進行紡紗操作,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直到近代還在一些偏遠地區被人們所使用呢。

現在黃承彥看到的這些,就是後一種,也就是踏板織機。

踏板織機是帶有腳踏提綜開口裝置紡織機的統稱。

最早其實出現於戰國時期,然後於秦漢時期普及於兩河流域。

採用腳踏板提綜開口,是織機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明,以人的雙腳來踩踏工作,將織工的雙手從提綜中解放出來,以專門從事投梭和打緯,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黃承彥對於這種型別的織機也比較熟悉,所以只看了一會兒,就再次備察覺到了不同。仟千仦哾

這裡面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錠子數目上的不同。

而據他所知,眼下效能最好的紡車,也不過就是2枚錠子,但是這所作坊裡的紡車,卻是4枚。

不要小看從2枚錠子到4枚錠子的轉變。

本小&說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因為這意味著生產效率上幾近翻倍的提升,同樣也是一種跨越式的進步和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