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子類其父(1 / 3)

小說:鵝的三國 作者:中更

襄陽城東,峴山之北。

臨近五月,草木茂盛。

劉表大治荊州以來好文學,收合流散文籍,大辦學校,外州士人數千人避難荊州時求學其中,儼然太學衣缽之所在。

同時劉表又好鷹狩,在峴山北面山腳下修築呼鷹臺。

時常引領官吏子弟出襄陽東門遊獵,算是閒暇娛樂,也能彰顯尚武風氣。

呼鷹臺,位於漢水河畔,距離襄陽東門二十里,是一座三層高的雄偉臺閣。

自有鷹師在這裡豢養鷹群,故而終年數十頭蒼鷹盤旋周邊。

這裡也是劉表郊外祭天的場所……歷來只有天子才能祭祀天地;昔年陳王劉寵就因私下祭祀,險些被靈帝廢除。

而劉表則是大張旗鼓的祭祀,許都朝廷就當沒這回事,不批評也不討論。

這日鷹臺之上鼓樂陣陣,劉表以筷子敲擊特製的大酒爵,搖頭晃腦伴著節奏。

臺上一隊穿無袖皮甲的舞女持劍盾做舞,不時有鷹盤在四周盤旋而過。

劉表身側是三個兒子與女婿王凱,席間還有荊州別駕劉先、鎮南將軍幕府令史王粲等人州部、幕府屬吏。

當年李傕郭汜持政時,派鍾繇加封劉表為荊州牧、鎮南將軍,成武侯,且開府儀同三司。

雖然開府儀同三司六個字沒有出現在當時的詔令中,但待遇卻是一一說明,與開府的三公一致。

這些年來州府、將軍幕府兩個機構反覆磨合,終於形成了鎮南將軍幕府為主,州府為輔的格局。

畢竟荊州牧州府名義上只能管理本州之事,而鎮南將軍幕府的許可權更大一些。

這一點上來說,劉表比孫權舒服太多了。

州府屬吏按原則只能選任荊州本地人;而開府儀同三司的鎮南將軍幕府不在這個侷限內,可以委任外州英傑。

從這方面來說,荊州又跟河北比較像,存在激烈的本地人、外州人鬥爭。

數千外地士人避亂、求學荊州期間,極大的助長了劉表的統治力;可官渡戰役後中原形勢漸漸明朗,潁川士人帶頭回鄉效力於許都朝廷。

這又間接削弱了鎮南幕府的人才庫,但目前鎮南幕府依舊能壓制本地人為主的州府。

這些年裡,先是別駕南陽鄧義辭官閉門不仕,繼任的韓嵩也是南陽人,奉命拜謁天子,卻被朝廷徵為侍中,又出任零陵郡守。

劉表懷疑韓嵩內通曹操,酷刑拷打韓嵩隨從,打死幾人都無口供。

本要強殺,可妻子蔡夫人出面勸和,只能免官幽禁處理。

鄧義、韓嵩之後,南陽人基本上退出了爭鬥,坐看州府與幕府的鬥爭。

現在鬥爭開始擴大,即將漫延到劉表父子之間。

就在這鷹臺歌舞之際,劉表長子劉琦眼尖,就見樓梯處有書吏神情為難。

正要起身去問,不想另一側蔡瑁對劉琮眼神示意,劉琮見狀起身後退幾步,繞臺閣邊緣而走,將梯口書吏遞來的公文接住。

劉琮又腳步輕盈返回原位,雙手將公文遞給劉琦:“兄長,是江夏急遞。”

劉琦面目、身形酷似劉表,留著髭鬚,儼然青年之際的劉表。

故而山陽舊人多擁護、喜愛劉琦,鎮南幕府裡的外州人也多愛與成年的劉琦打交道。

劉表本人也很喜歡長相酷似自己的長子,對於河北生的事情他也有所聽聞,已經在提防這種事情。

當然了,次子劉琮俊朗聰慧,劉表也很是喜愛,他的繼妻蔡氏也很喜歡劉琮。

至於姿貌平平的庶子老三劉修,哪怕劉修刻苦鑽研文學,劉表依舊有些看不上眼。

不是老三不行,而是老大、老二強出太多。

就連女婿王凱、王凱堂弟王粲兄弟兩人都比劉修受重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