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奉旨挖墳三

挖盜洞、爆破、運走土石、進墓道試探、古董文物封釘入木箱,馮銓和三位老將軍乾的熱火朝天。賀氏兄弟的大屠刀,也放下來了,正拿著珠寶哈哈大笑。

按照事前的約定,裡面所有的字帖,不管多少,都交給始作俑者馮銓,剩下的全部歸榆林軍。

如果沒有他的幫助,陝北漢子們幹一年,估計都找不到關鍵位置。墓室又沒有圖紙,全靠馮銓這個衣冠禽獸的傢伙指引。

與他狼狽為奸,一起賣力幹活的,還有一個臭名昭著的閹黨餘孽,就是第一個提出剃易服的孫之獬。這種才華與壞水齊飛的傢伙,千萬不能留給賤奴。

無處不在的標語,讓紅歹是想當縮頭烏龜都不行,誰讓自己前些日子,非要上杆子認祖宗呢?

硬著頭皮趕來的他,一開始想透過連綿十幾裡的大營,嚇唬跑榆林軍。但人家根本不搭理,陵墓群裡還是爆炸聲不絕於耳。

這讓紅歹是左右為難,到底救不救老祖宗呢?怎麼搭救老祖宗呢?旁邊的蒙古領,都在看著呢。

沒有戰鬥的時候,榆林戰兵只留少部分觀察敵情,大部分都去睡覺或者躺在山坡上曬太陽。

三位老將軍,輪流帶領之前蒐羅來的殘兵老卒,不分白天黑夜的幹活。

所有人員一天三頓飽飯,每人碗裡必須有四兩肉。作為飯後零食的野松子、野核桃、爆炒板栗,肯定不能少。

休息的隧道里,不管白天黑夜,都有專人照看的篝火,確保大家暖暖和和。至於能否在持續不斷的爆炸聲中睡著,就看個人修為了。

賤奴爬坡進攻,山坡上到處都是樹樁和土洞,想快跑根本不可能,還沒有任何掩體遮蔽自己。

榆林軍的火炮、投石棍和火繩槍,只會教他們“做鬼”,不會教他們做人。

騎馬衝鋒?進山的通路,全是橫放的大樹木,讓賤奴看得見,就是進不來,只能乾著急。稍微靠近一點,九頭鳥和小衙內新三長銃的獨子彈丸,就會鑽進他們的身體。

想夜襲?九龍山上有兩千多條狗做替補哨兵。榆林軍立下明確軍規,不允許殺狗或者吃狗肉,違者處死。

只要聽到狗叫聲,全世界最早的軍用照明彈——明代火球,就會被輕便的“火彈筒”拋投出去,並在空中爆燃,為戰兵指示目標。

還有裹滿松脂的火把,被身高力大的戰兵,從九龍山山脊,居高臨下扔出去。只要投出七八十米,就足夠了。

聽說你們射箭時,喜歡“行之近前,抵面而”。晚上的榆林軍,為了不暴露自己,遠了用強弩和投石棍反擊,近一點就用兩公斤左右,也就是相當於,現代大瓶飲料重量的石頭,直接用手朝山坡下拋投砸擊。

金代帝王陵墓群,最不缺的就是石頭。像漢白玉製作的高大上武器,要多少有多少。

等敵人捱揍出慘叫的時候,隱藏在戰壕裡的霰彈槍,再端出來,朝聲音所在地機率性射擊。他旁邊還有六七米長的竹蒿槍和短款標槍,就平放在戰壕掩體和土坡上,方便隨時戳刺或者投擲。

決定戰爭勝負的,其實是準備階段,而不是戰鬥本身。這種沒難度的山地防禦戰,現在都是尤三、賀四、尤七八等小帥哥在負責。

只要擊退敵人一波進攻,新任“宣傳部”部長孫之獬,馬上組織一批大嗓門士卒,在周邊的最高峰——連山頂上,高唱《精忠報國》和《大明軍魂》。

歌唱水平好壞不重要,關鍵要讓周邊所有人,都知道榆林軍在堅守陣地。

賤奴要是不打了,幹勁十足的宣傳部長孫之獬,就組織“宣傳鼓動隊”,拿著鐵皮筒子捲起來的簡易擴音器,不是宣傳野豬皮的黑歷史,就是痛罵紅歹是等賤奴頭子。

大明進士級別的“口腔體操”和爆出的黑料,讓榆林士卒大開眼界,並深信不疑。

“野豬皮親手殺死自己的親弟弟舒爾哈齊,禽獸不如。”

“野豬皮的老媽,被李成梁睡過無數次。”

“賤奴頭子代善,與大妃阿巴亥亂倫,還與紅歹是的老婆通姦。”

“賤奴頭子莽古爾泰,親手殺死自己的生母富察?袞代。”

“紅歹是是小娘養的庶子,是篡權奪位的大奸臣。”

“賤奴投降過蒙古、朝鮮和大明,是背信棄義的三姓家奴。”

“十年前,爺爺還是你們這群鱉孫的老主子。”

惱羞成怒的賤奴,再次動攻擊,炮兵部副部長李老二,會用炮彈,給他們致以物理問候和化學問候。

所有的古代史,也是現代史,反過來也一樣。小衙內想通了,一定要在領導眼皮底下幹活,千萬不能埋頭苦幹和瞎幹。領導不知道也就算了,沒準還有人,在領導面前說你壞話。

宣傳部長孫之獬的工作,就是要把榆林軍的工作業績,通報給大明朝堂之上,還要讓大明百姓人盡皆知。

蹲守戰壕計程車卒閒得慌,將官允許他們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自由歌唱信天游或者秦腔戲曲。

一方面是讓戰士放鬆身心,另一方面也是刺激賤奴,同時讓附近的老百姓和其他明軍哨探,都知道榆林軍的從容和自信。

惱羞成怒的紅歹是,組織強盜團伙,連續進攻了三天,榆林軍就是堅守不出,目的是為盜墓挖寶爭取時間。

為什麼不列陣野戰?對面有十幾萬戰馬,除了原子彈,小衙內實在想不出,有什麼一次性團滅對方的好方法。

“我就納悶了,閹黨和東林黨,到底是什麼意思?”

憋了好幾天,趁著馮銓收穫滿滿、興高采烈的時候,小衙內還是忍不住詢問。

“從本質上講,閹黨代表北方官員,東林黨代表江南官員。”

大帥哥馮銓,一點都不為難,大大方方的解釋。

“閹黨和東林黨,其實是大明北方官員和江南官員的派系之爭。”

“從南宋開始,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就不斷分化。太祖搞出來的南北榜,進一步加劇了南北方士子官員的矛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