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有償新聞

與資訊繭房一樣的紫禁城不同,深入基層部隊的袁可立與王在晉,很快就知道所有戰役、戰鬥的核心人物,原來是傻大膽。

本著剿滅賤奴,保衛大明的公心,兩位大人像對待親孫子一樣,拉著小衙內的手,告誡以前的老部下。

“小尤將軍打仗鬼點子多,還能一碗水端平。你們以後要團結一心、要幫扶支援他,不要自以為是……”

看著下面一大群,點頭如搗蒜的各級軍官,傻大膽感覺自己掏的大價錢路費,沒有打水漂。

想籠絡這幫子軍頭,不能一味的送銀子送田地,也要藉助老上級的威望,還有其他的輔助手段才行。

沒說的,作為交換,袁可立大人的兒子袁樞、王在晉的大兒子王恆義,肯定是這次戰役的有功人員。

對比眼高手低的孫承宗,戰略眼光和實操水平雙優的王在晉,不甘心老死家鄉,也想給意見分歧者孫承宗,證明自己的能力。

假裝一番推辭後,曾經擔任過大明吏部、兵部、刑部三部尚書的王在晉,成為小衙內的幹爺爺和高階私人顧問。

只可惜袁可立大人,重病纏身,不能當榆林軍的高階參謀,在河北住不了幾天,就要返回家鄉。

在王在晉的指導下,魯黨今後的行動和佈局,清晰明確起來。

戰地戲劇團開始大力擴建。一支到混編明軍大營,每天在各個部隊輪流演出,激勵軍心士氣;另一支到各地巡迴演出,擴大影響力,順便賺點小錢錢。

第三支趁熱打鐵,儘快編排,以追剿喀喇沁部落,為主要內容的新劇《千里搗巢》。

類似露天電影一樣的演出臺,被快速搭建起來。附近百姓,還有很多薊鎮明軍的家屬,紛紛跑過來蹭戲,混編明軍來者不拒。

連帶著北京、遵化很多的富家大戶,拖家帶口的來到盧龍縣外面。

他們除了看戲,就是看著明軍,在蜘蛛網一樣的鐵軌上,不停的朝城裡打炮。

臼炮炮彈是曲射出去的,初速也不高。眼力好的,甚至能看到炮彈軌跡。

尤其是開花爆炸彈炸開後,騰起的巨大蘑菇雲,讓喜歡看熱鬧的中國老百姓,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尖叫。

這又反過來刺激,明軍炮兵和蹭軍功的紈絝子弟,更加賣力的打炮。

哪個少年不愛出風頭?騷包的張世澤,乾脆在自己獨霸的四門臼炮旁邊,豎起八杆“大明英國公”的旗幟,專門打放最顯眼的,開花爆炸彈和爛骨火油神炮。

他旁邊還有兵仗局的四品官員,跟家僕一樣,親自陪同伺候,生怕出現啞彈臭彈。

其他的勳貴和高官子弟,不甘心落後,也有樣學樣,在自己霸佔的臼炮旁邊,豎起自家旗幟,生怕圍觀百姓不知道。

幸虧小衙內早有準備,之前就讓永平廢將楊文魁,做好了兩百門臼炮,每門成本不超過八十兩白銀。

現在,他裝作貨源緊張,其實是逼著勳貴高官們,自掏腰包,高於朝廷採購價買入。

後知後覺的大佬們,都希望搶到一門臼炮,在朝廷十五天的限期前,讓自家孩子露臉立功打上幾炮。

小衙內喜歡臼炮是有原因的。這些曲射型火炮,無論是過去的臼炮,還是現代的迫擊炮,只要不是巨無霸,造價都比其他火炮便宜很多。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些小號臼炮的價格,甚至還沒有線膛槍高。

他的軍備理念,就是效仿二戰時期的前蘇聯,靠武器的簡單、皮實和數量取勝。

掙錢大業不能停。在小衙內的提醒下,《新京報》的有償新聞,必須搞起來。

為了讓自家兒子露臉混軍功,勳貴高官們,又不得不花大價錢,購買報紙版面,邀請孫之獬和美女記者們,為自家孩子撰寫,“戰地打炮紀實”的新聞專稿。

他們也是沒有辦法,西法黨、周延儒和武清伯把持的老京報,專門跟混編明軍過不去,肯定不會發這些正面新聞。

而從宮裡傳出來的確切訊息,年輕天子每天必讀《新京報》。也就是說,只要自家兒子靠打炮上了報紙,就能被皇上看到。

於是乎,鐵軌越鋪越密,工匠們日夜不停,加班加點的趕製臼炮。

但事態的走向,開始不受控制了。

年輕氣盛的張世澤率先表示,光是一個傻大憨粗的炮筒子咋行?必須想辦法雕刻精美圖案,還要有我家的字號、銘文才行,否則怎麼有紀念意義?怎麼當成傳家寶?

好吧,有錢就是爺。這種高階、高價的私人訂製模式,迅速在勳貴高官子弟中間,蔓延風行開來。

新任鑄炮官王宏宣,不得已住在作坊裡,監督工匠們,晚上打著燈籠連軸幹。

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新京報》,現在幾乎變成了,表彰打炮英雄的軟廣告。

不差錢的幾位國公爺,甚至為自己孩子,花巨資買下專版特刊,起訂量都是五萬份打底。

據說是要送到南直隸,乃至全大明,給孩子揚名立萬,重振祖上雄風。

曾經都是名妓的記者姐姐們,也是感慨萬千。自己當年靠才藝和皮肉,掙這些官老爺的銀子。現在靠一支筆,還能繼續賺他們的錢。

看到越來越多的富家大戶,像春遊一樣,到盧龍縣城外面看熱鬧。

河北地頭蛇馮銓和白養粹,靈機一動,勾結薊遼總督劉策,幹起了出租城外地皮的臨時生意。

為了提高租金,他們三個打著為外孫掙奶粉錢的名義,哄著小衙內在炎炎夏日,穿上錦衣衛禮儀用的錚亮甲冑,再騎上高頭大馬,在租客面前裝逼作秀露露臉。

看到傳說中陣斬濟爾哈朗、帶領幾十人,就敢千里搗巢的少年英雄真人,那些粉絲,尤其是女粉絲們,各個激動的如瘋如魔,發出能嚇死人的高音。

小衙內也萬萬沒想到,明朝的社會風氣竟然如此開放,與過去宣傳的,封建禮教壓迫婦女,好像不沾邊。

幾個女人就敢在路邊的大樹下,把裙子脫下來,遮擋在外面,絲毫不顧及路過的行人,就在裡面吃喝玩樂。

喝得酩酊大醉的她們,回家時不慎從毛驢上摔下來。家裡人把婦女抱回家,竟然不以為然。

喜歡明末榆林小衙內()明末榆林小衙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