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孫承宗的變化

天啟皇帝在徐光啟離開京城後,再次去了工部視察,並且去了豐臺察看王恭廠新址建設進度。

皇帝擔心徐光啟離開京師後,工部會有所懈怠,所以親自上陣督促他們;看了一圈以後,比較滿意,這個時代的人大多純樸踏實,偷奸耍滑的人肯定也有,估計都被徐光啟清理出去了。

天啟皇帝給了徐光啟極大的許可權,整個工部就是徐光啟的一言堂,沒人敢挑戰他的權威,這種現象當然不正常,並且已經有御史上奏疏彈劾此事。

但皇帝依舊不改對徐光啟的支援和信任,值此非常時期,行此非常之政,徐光啟的獨裁會讓工部的效率更高,執行力更好。

天啟皇帝對工部的重視,是明朝歷代皇帝都沒有過的,以前的工部存在感不高,排在六部末尾,在讀聖賢書的讀書人眼中,這些做具體事務的人素來不受重視。

這也是儒家學說的一個弊端,王陽明的心學在讀書人中受到極大追捧,大家熱衷於各自對心學的理解高談闊論,讀書人大多為誇誇其談者,很少有人會靜下心來熱衷於做具體事務。

這本身就是一個不正常、不健康、不利於國家展的風潮。

而晚明時期,這股風潮達到了一個高峰,官員們動不動就喜歡爭論,爭論了許久也爭不出什麼結果,造成官府工作多浮於表面,工作效率拖拖拉拉,踏踏實實做事的不多。

天啟皇帝想要改變這種風氣,打壓這些誇誇其談者,重用肯做實事者,增加科舉考試中實務考試內容,將來要舉辦各個部辦學院,培養更多踏實做事的官員。

但儒家學說在中國盛行千年,想要短時間內大幅改變不太可能,他這個皇帝只能設計制定一些政策制度,潛移默化的改變這種現象。

而預防軍閥的產生,同樣是天啟皇帝必須要關注的大事。大明注重以文御武,相對而言抑制了軍閥的產生,但是原本的歷史上,遼東的吳三桂、祖大壽,湖廣的左良玉等人事實上就是軍閥,軍隊只聽他們的號令,不聽朝廷的指揮,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出現。

正是因為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朝廷越依賴武將,而對武將的監督機制基本丟棄,有點野心的武將馬上動了擁兵自重的心思,一旦亂世出現,朝廷情勢危急,武將趁機跟朝廷索要好處,甚至有了良禽擇木而棲的想法。

天啟皇帝給袁可立的密信中提出的幾點措施,就是提醒袁可立對武將必須恩威並施,大明現在的這幫武將打仗的本事不咋滴,搞歪門邪道那一套卻無師自通,必須加以限制。

這一點上,袁可立確實做得不夠好,毛文龍的位置確實很重要,但也不能過分縱容,袁可立把毛文龍提拔得太快,卻疏於監督,本就桀驁不馴的毛文龍很容易變得驕橫跋扈,甚至會產生擁兵自重的心思。

毛文龍後來謊稱他的軍隊有四五萬,動不動就報告殺敵數千,要求朝廷派糧餉物資和獎賞,而他孤懸海外,朝廷怎麼驗證?這糧餉物資和獎賞給不給?

天啟皇帝現在提出了補救措施,袁可立也想明白了,自己的確疏忽大意了,一味的加賞並不能保證毛文龍的戰鬥力和積極性,恩威並施才最有效,自己有點心急了,差點釀成大錯。

大明現在對後金的戰略只是圍困和騷擾,天啟皇帝頭腦很清醒,明軍和建奴野戰肯定不行,只能據城、據險而守,偶爾趁其不備騷擾攻擊其薄弱處,使建奴不得安寧就行,根本不要妄想取得什麼大捷。

如果只是打退建奴的圍攻,就敢號稱大捷,恐怕只是袁崇煥這類文官的夜郎自大而已,明軍的戰鬥力沒有得到突破性提高,沒有對付建奴騎兵的辦法,怎麼取得大捷?

如果殺死幾十個建奴,己方損失上千,也能作為大捷,那明軍在遼陽、瀋陽、廣寧的失敗怎麼命名?大大大大敗嗎?

自己可不是原來的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輕易被人矇騙,要想取得對建奴的勝利,必須充實國力軍力,練出強兵,找到對付建奴騎兵的方法,給其致命一擊,方為大捷。

這方面,他更信任潛心研究踏實做事的丁守中,而不是誇誇其談的袁崇煥等人。所以孫承宗和袁崇煥等人提出佔據錦州、松山、杏山及大小淩河等地,修築城池堡壘,收復失地,天啟皇帝一概不允。

在軍力沒有真正突破之前,這樣的收復失地只是紙面功勞,建奴一旦大舉來攻,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修建的城池堡壘又將丟失,安居在這些土地上的十幾萬遼東百姓又將死傷慘重,大部分成為難民,需要朝廷救濟和安置,這一來一去的,朝廷要損失多少?大明有多少實力可以這樣揮霍?

而且這些難民當中,恐怕有不少建奴奸細摻雜其中,既可偵查明軍虛實,又可伺機而動,響應建奴進攻,遼陽、瀋陽、廣寧之戰中,都有奸細參與其中,可大明的將帥們卻一再上當,熟視無睹嗎?

在天啟皇帝看來,錦州松山等地,就是努爾哈赤故意丟擲來的魚餌,大明的前線將帥急於立功,肯定會上當,等你建好了,建奴前來奪取,既可獲得大批戰利品,又可消耗大明國力。

原本的遼東,就是這樣成為一個吞噬大明國力的無底洞,努爾哈赤的計策大獲成功。

在山海關的孫承宗收到天啟皇帝的密信,久久不語,他的心情跟袁可立相似,作為帝師的自己反過來被學生教育了。

孫承宗原本不是浮躁的性格,這次也是被袁崇煥等下面的將領們積極獻計獻策,不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犯了輕敵冒進之錯。

作為朝廷重臣,他當然知道朝廷財政極其困難,而他自己制定的圍困建奴之策,就是一場比拼國力的持久之戰,如果輕易消耗國力,豈不是與原定計策背道而馳?

他的後背不禁滲出幾許冷汗,趕緊出命令,前線的寧遠城和覺華島不得輕舉妄動,做好長久防守的準備,同時也向他們解釋了建奴放棄錦州、松山等地的險惡用心,告誡他們不要中了建奴的奸計。

遼東各地隨即開展清查奸細的行動,軍隊明查,錦衣衛暗查,果然查出不少建奴奸細,有的奸細甚至就混在明軍之中。

得知清查結果後,孫承宗越小心翼翼了,遼東各軍也積極配合兵部,全面整頓軍隊,淘汰老弱,補充青壯,積極練兵,提振軍心士氣。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