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官員考核

回程用時比去時快了一天,因為此時還是夏季,吹南風,藉助風力,船更快。

皇帝回到京師,自然有快馬報到內閣,朱延禧等人早早的就在通州迎接,順便恭賀皇上賑災成功,勝利歸來。

朱延禧當了一個半月的監國,這段時間頗感壓力,雖然朝廷依然正常運轉,但他還是覺得自己心力交瘁,快要撐不下去了。

這一國之主真不是好當的,其中壓力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會明白,之前一直想要爭取內閣輔之位的他,現在覺得當個次輔挺好,拾遺補缺的事情自己更擅長,關鍵是輕鬆不累。

所以聽到皇帝回京、賑災成功的訊息後,他頓覺渾身輕鬆,立即喜滋滋的帶著一眾文武官員趕到通州迎接。

之所以跑這麼遠迎接,是因為他覺得皇帝賑災成功,自然要大張旗鼓的宣傳,讓京師附近更多的人知曉,不知不覺中,朱延禧已經變成帝黨一員了。

皇帝一直尊他為師,離京時還將朝政託付與他,這份濃濃的信任感何以為報?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的事業和榮耀已經達到了頂峰,再過兩年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天啟皇帝其實不喜歡這種大張旗鼓的迎送場合,現代世界這些事情被認為是鋪張浪費勞民傷財,好在這次的迎接沒有什麼小學生排隊獻花,只是一幫朝廷官員站在碼頭上恭候著皇帝。

當皇帝出現在甲板上時,全體官員一起跪下行禮,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很是洪亮、齊整,似乎是對皇帝的又一次認可。

原本滿朝文武都認為皇帝親自去賑災有點過了,大明朝生災害的事情多了去了,都要靠皇帝去賑災,那不是亂了套嘛。

這回的災情比較嚴重,受災面積比較廣,顧秉謙和徐光啟都對蝗災束手無策,而皇帝去了後,只用了半個月就控制住了災情,還能讓災民以工代賑,幫助大型水利工程提前完工。

能做成他人所不能,就是牛逼!

滿朝文武再一次被皇帝的能耐折服。

據沿途官員傳來訊息,皇帝一路上沒有打擾地方,禁止沿途地方官員接送,跟隨皇帝的七千軍隊是皇帝親自訓練的,一路上沒有任何騷擾地方的行為,這種紀律嚴明的軍隊在大明是稀罕物。

恐怕只有以前的戚家軍能做到吧。

親自掌控這樣一支軍隊,這樣的皇帝大臣們隱隱感覺皇帝的威嚴日重,堪比太祖和高祖皇帝了。

這時候大臣們即使想阻止皇帝親自練兵,已經晚了,種種跡象表明,兵已經練成了。

而且這支軍隊所有的開銷都是皇帝自己掏錢的,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連大臣們都打聽不到具體情況。

兵部尚書王永光肯定知道一些,可這老小子根本不肯透露一點。

王永光可不是傻子,皇帝出京前單獨召見了他,能有這種待遇的沒幾個人,說明皇帝把他當作貼心人,他當然要對得起皇帝的知遇之恩。

武官學院的熊廷弼也知道,可熊廷弼本就不喜歡交際,當初他遭難時,沒人幫他說話,讓他看透了世間炎涼,是皇帝下令赦免了他,現在自然是緊跟皇帝了。

這封建王朝,皇帝和大臣肯定是有矛盾的,皇帝太能幹了,就顯示出大臣們的無能;如果皇帝無能,那麼大臣們就比較隨心所欲了。

就像張居正執政時,把皇帝當作一個象徵,強力推行自己的政策,那種感覺多棒!

大明朝出了朱元璋和朱棣兩個強人後,後任的皇帝似乎一代不如一代,大臣們透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對皇權有了限制,把皇帝圈養在紫禁城裡,可如今這位,把這些限制一下子都打破了。

關鍵是人家是憑實力打破的。

原本一個邊關危急、國庫空虛、朝堂陷入黨爭、官場腐敗成風的朝廷,怎麼看都是一副病入膏肓、王朝末路的景象,硬生生的被他扭轉過來,成了如今這副欣欣向榮的局面。

這種改變也是許多中低層官員願意緊跟皇帝的主要原因,讀書人大多想追隨一位明主,這不找到了嘛。

現在的內閣,更像是皇帝的秘書組,哪裡還有什麼內閣的獨立性,連朱延禧都被皇帝拉過去了。

這次皇帝離京,由他主持朝政,許多官員趁機提出一些建議,安插一些自己人,全部被他否決,朱延禧已經不是從前那個朱延禧了。

大家也沒想到皇帝居然這麼快就控制了災情,只用了一個半月就回來了。

原本蠢蠢欲動的人,全都偃旗息鼓了,大明又將出現一位強勢皇帝,這是無法阻擋的事,大夥還是好好輔助皇上,幹好自己的差事吧。

皇帝回京後半個月,顧秉謙也回來了。

隔天的早朝上,作為欽差大臣,他向朝廷作了報告,一是這次魯南蘇北的災情和賑災,二是黃淮大型水利工程。

這些事情其實朝廷已經收到報告了,此時不過是增加了一些內容,走個過場。

隨後,顧秉謙代表吏部提出了對大明各級地方官員的六條考核內容。

一,農業水利工程

二,道路、橋樑交通

三,工商業展

四,刑事、民事案件審理,地方治安、匪盜狀況

五,百姓生活狀況,百姓對官府滿意度

六,稅賦收繳

這六項內容以後作為地方官員的工作考核主要內容,來評定地方官員的優、良、及格三個檔次,負責評定的是吏部考核司、統計局、審計署三個衙門,想要依靠人情關係的官員難度很大,能一下子打通這三個衙門的關係,絕對是大明手眼通天的人物。

大明的統計局、審計署是受內閣領導,主官必須由皇帝親自任命,可見皇帝對他們的重視,想要開後門而不被皇帝知道很難。

接著,顧秉謙又代表內閣,向朝廷提出建議設立江淮省,並將湖廣省分為湖北省和湖南省。

滿朝文武感覺應接不暇,這顧秉謙不就是去了一趟黃淮地區嘛,怎麼一下子丟擲這麼多建議?

這回真是冤枉顧秉謙了,他是昨天進宮向皇帝彙報時,皇帝跟他商議的,由他在早朝上提出建議,讓大夥討論。

顧秉謙以前總是埋怨皇帝丟擲重大決策不跟他事先商量,以至於讓他在朝堂上很被動,現在皇帝接受他的建議,跟他商量後由他在朝堂上提出,這樣皇帝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了。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