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京師的建奴細作

從坤寧宮回到乾清宮,天啟皇帝召見了兩個特務頭子。

現在這兩個特務組織,錦衣衛主要是監察軍隊,查探外敵情報,順帶監察全國各地的官員。

東廠主要工作就是反腐,順帶監察民情輿論。

錦衣衛建立歷史悠久,在大明各地都有分支機構,也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特務人才,在規模上比東廠大了許多。

可在魏忠賢兼任東廠提督時,錦衣衛只是東廠的跟班,原因就在於皇帝更信任誰。

田爾耕和王體乾現在是各幹各的,他們都是聰明人,兩個特務頭子關係不能太好,否則容易受到猜忌。

而特務頭子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很難有好下場,因為他們得罪的人太多了。

這個差使看著權力很大,其實都是替皇帝幹髒活的,如果他們搞得天怒人怨,或者皇帝需要背鍋的,他們就是那個替死鬼。

“兩位愛卿,朕離開京師後,可有什麼異常現象?”

田爾耕先回答“回稟皇上,這段時間京師大體正常,京營由英國公看著,沒有出現什麼暗中串聯現象,也沒有軍官說出什麼不當言論,只是日常操練比往常鬆懈了些。”

皇帝微微頷,京營還是由那些勳貴負責日常操練,皇帝不在京師,他們就偷懶了,但這些人跟大明皇權是一體的,現在已經是富貴好幾代了,忙著怎麼賺錢怎樣享受生活,沒人想著去造反。

以前京營是由英國公和成國公一起管的,時常會互相推諉,成國公是駙馬爺,能力不強但架子不小,兩人合作不太愉快,那時的京營也比較亂。

現在成國公已經去了崖州吹海風,京營主要由英國公管理,反而比以前好多了,皇帝根據歷史記錄,英國公此人還是識大體、忠心國事的,所以京營交給他比較放心。

田爾耕繼續彙報“皇上讓我們仔細調查建奴的細作,這段時間還真現了一家,這是一家糧店,平時看著沒什麼異常,但我們現,他們這段時間暗中出售了一批皮貨和野山參,這些東西是遼東特產,我們直接將他們一鍋端了,經過拷問,確認是建奴細作無疑。”

“哦,有意思,建奴細作扮做糧商,難道他們想暗中籌集糧食,運到遼東去?”

“皇上明鑑,確實如此,建奴剛從大明手裡奪下遼東,還沒能在那片土地上進行全面耕種,目前缺糧比較嚴重,這家糧店的確籌集了一些糧食,但他們還沒有打通運輸通道,沒法把糧食運過去。”

皇帝想想也是,建奴此時尚未征服漠南蒙古各部落,京師跟建奴佔領區域並沒有直接通道。

原本歷史上建奴征服漠南蒙古,把林丹汗趕到青海去了,然後才有山西八大蝗商打通大明邊關,將建奴需要的各種物資運到建奴那邊。

這時候的商人眼中只有利潤,也沒有什麼國家意識,為了利潤,他們將大明軍隊的盔甲兵器都販賣給建奴。

這天下是你朱家皇帝的,關我們什麼事?

是不是應該搞搞愛國主義教育?

估計沒什麼卵用,現代世界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透過小學、中學、大學十幾年的宣傳,才有了一點效果。

中國人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是在抗日救亡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來的,在封建王朝,連小學、中學、大學這套教育體系都沒有,通訊、交通又及其落後,現代社會的報紙等傳媒都沒有,只有朝廷布的邸報可以到各地官府,這玩意兒普通百姓根本看不到。

現在大明跟蒙古結盟對抗建奴,所以建奴短時間內很難展壯大,按照歷史程序,努爾哈赤今年會死掉,皇太極接位後肯定需要一點時間理順建奴內部。

自己這邊,還有不到一年就能練出六個教導營,有這一萬五千裝備機槍大炮的軍隊,皇太極恐怕沒有壯大的機會了。

什麼山西八大蝗商已經不用在乎了。

這些山西商人膽子這麼大,可以鼓勵他們往西伯利亞方向去經商,給朝廷趟出一條商路,西伯利亞廣袤的土地和資源,這個時空絕不能再讓老毛子佔領。

田爾耕彙報完了,王體乾這邊這段時間沒現什麼異常,兩人隨即離去。

自天啟皇帝勤政以後,朝廷的局面日益改善,不像前世那樣,大明已經露出王朝末路的景象,所以沒有什麼官員會在這個時候生出異樣心思。

大夥都覺得,現在的大明已經出現中興的模樣,邊境穩住了,國庫有錢了,官員不搞黨爭,認真做事了。

關鍵是現在這位皇上明顯是一位明君,不再象以前那樣信任宦官了,也不像以前的皇帝那樣小氣,給官員加薪的幅度非常大。

這樣的朝廷,值得大家為之努力,這樣的皇帝,值得大家追隨。

目前為止投靠建奴的漢人,除了象范文程那樣的失意文人,還沒有一個大明文官,中低層武將有一些,但擁有爵位的勳貴一個也沒有。

現在的建奴還沒有顯露出可以入主中原的實力,努爾哈赤也不信任漢人,所以除了在戰場上打不過建奴的幾個武將,沒人願意投靠建奴。

建奴是在皇太極手中逐漸壯大,皇太極還喜歡用范文程、寧完我這些漢人謀士,對漢人武將、文官也是極力拉攏,甚至還養肥了山西八大蝗商。

可以說,成就女真人霸業的是努爾哈赤,成就女真人帝業的是皇太極。

後來的日本人研究過這段歷史,也想效仿女真人,以少數人來統治大量的漢人,同樣拉攏了大量的漢奸,可是時代不一樣了,那時的中國人國家意識、民族意識漸漸覺醒,更多的中國人團結起來跟日本人戰鬥到底,決不投降。

那些漢奸最終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所以中國的王朝,大多是亡於內,而非亡於外,北宋初期,軍隊戰鬥力兇猛,可後來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宋太宗開始以文御武,再到後來變成重文輕武,軍隊漸漸荒廢,成了屢戰屢敗的軟腳蝦。

明朝跟宋朝如出一轍,展至今也是以文御武、重文輕武,現在統帥指揮軍隊作戰的都是文官。

這方面皇帝和儒家思想是不謀而合,慢慢的讓國家、民族的尚武精神走向衰弱,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防止武將權力過大,容易叛亂,二是武人不好管理,俠客喜歡以武犯禁,大家都不去練武,還接受了儒家的那套等級觀念,這個國家統治起來就輕鬆多了。

可惜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失去了尚武精神的民族就成了食草動物,養得再大再肥,也是兇猛食肉動物的口中餐。

這個中原帝國的帝王和讀書人視野一直侷限在這片土地上,忽視了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而在這個星球上,國與國之間,不會講什麼仁義道德,流行的是叢林法則。

喜歡木匠皇帝之崛起請大家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