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中學和小學(1 / 2)

大明有163個府,35個直隸州,1427個縣。

最少要建163箇中學,1462個小學,光是建設資金,就是一筆大數字。

這筆錢是由當地官府、當地富人、大明慈善基金會共同出資,當地官府、當地富人只需負責一個學校,而大明慈善基金會需要負責所有學校。

即使一所學校出資一萬兩銀子,加起來就需1625萬兩,相當於大明以前的四年國庫銀子收入,堪稱天文數字。

現在的大明慈善基金會肯定沒有這麼多銀子,但基金會的會長是誰?

皇后娘娘!

他男人有的是金子!

天啟皇帝決意投資教育,一是教育會培養出許許多多的人才,並且是懂得自然科學的人才;二是這麼多資金流入市場,也會促進各地建築業、建材業的展,會讓許多商戶、工人賺到錢。

投資教育,其實建設校舍是最簡單、最沒有難度的,制定教材,招聘教師才是最困難的。

四門主課國文、數學、地理、自然科學,這裡面除了國文沒有問題,其它幾門在大明根本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借鑑,皇帝又不能直接從現代世界照搬過來。

現代世界小學生的數學教材,對大明小學生來說,太難了。

自然科學,更是一本全新的教材,在現代世界也沒有現成的,在皇帝的設想中,要用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大明學生漸漸瞭解物理、化學、生物方面的知識,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漸漸喜歡深入瞭解,喜歡動手實驗,喜歡鑽研進去。

這才是培養科學研究者的正確方式。

現代世界那種灌輸式的教育,導致許多學生對理科知識產生厭倦,怎麼可能學得好?

在大明這個時代,理科知識屬於原始基礎狀態,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參與研究,去不斷探索,他們獲得的成果才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才能夯實理論知識的基礎,才能教導培養出更多的人才,才會對社會生產力有促進提高。

如果天啟皇帝從現代世界直接引入先進成果,而大明缺乏基礎理論知識,缺乏人才支撐,那就是在沙堆上建塔,很容易倒塌。

但是天啟皇帝充滿信心,他相信泱泱大國,煌煌大明,集全國之力,肯定能辦成。

因為這個民族是聰慧勤勞的民族,是能屢屢創造奇蹟的民族!

關鍵是他這個皇帝要做得正、帶好頭,制定好框架。

天啟皇帝又把顧秉謙叫來,兩人密謀了半天,顧秉謙才臉色凝重的離去。

第二天的早朝,皇帝又丟擲重磅炸彈。

“朕提議,朝廷設立國家教育總局,將原屬禮部的教育職能歸屬國家教育總局,該局直屬於內閣,具體工作由內閣次輔朱延禧負責。”

朱延禧聽了心裡咯噔一下,這事兒皇帝事先沒跟我溝通啊,他眼神在顧秉謙臉上掃了一下,現這老小子如老僧入定一般,沒有絲毫變化,看不出一點端倪。

難道皇帝跟顧秉謙單獨商量了?看著也不像啊。

唉,都說聖心難測,他這個皇帝的老師,對這個學生也是越來越捉摸不透了。

朱延禧關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是不是失掉聖寵。

他是內閣次輔,又身兼禮部尚書,現在把禮部的教育職能劃到教育總局,又讓他分管,這壓根兒沒啥變化嘛。

想到這裡,次輔大人心裡篤定了許多,皇上還是信任我的。

看似沒有什麼變化,實際上改變了許多,這個教育總局機構龐大,工作內容增加了許多,當然,官帽子會增加很多,權力也不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