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箭在弦上 不二人選(1 / 2)

第一次見到神宗,王安石就讓皇帝極為振奮。

我們故事的這位主角,是在熙寧元年(1068)四月覲見皇帝陛下的,當時的官職是翰林學士。神宗問:朕想要實現天下大治,愛卿認為第一步該怎麼辦?

王安石說:選擇道路。

宋神宗問:學習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答:要學就學堯舜,學什麼唐太宗!

二十一歲的皇帝大吃一驚,有點熱血沸騰。

後來,神宗與王安石單獨談話,感慨地說:唐太宗一定得有魏徵,劉備也一定得有諸葛亮,才能有所作為。

王安石答:那兩個人,也沒什麼了不起。

神宗又吃了一驚。<small>[57]</small>

諸葛亮和魏徵都不放在眼裡,這個王安石,究竟有多大本事,竟敢如此狂妄?

皇帝心裡沒底,眾人議論紛紛。

第一個明確反對王安石的,是為韓琦打抱不平並與韓琦同時罷相的參知政事吳奎,理由也很充分。吳奎說:臣與王安石曾經是同事,深知此人遇事迂闊,一根筋認死理,從來不肯自我反省承認錯誤,在開封府“鵪鶉案”中的表現就能說明問題。因此,如果重用此人,必然紊亂朝綱。<small>[58]</small>

另一位副宰相唐介也說:王安石不堪大任。

神宗問:哪方面不行?才華嗎?學問嗎?能力嗎?

唐介說:都不是,是性格有問題。他這個人,愛好讀書卻鑽牛角尖,志向遠大卻不切實際,一門心思只想改變祖宗家法。如果用他做宰相,非把天下搞亂不可。

神宗又問侍讀學士孫固:王安石可以做宰相嗎?

孫固說:王安石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擔任翰林學士綽綽有餘,做宰相卻要有度量。此人心胸狹窄剛愎自用,聽不得不同意見,容不下不同派別,恐怕並不合適。<small>[59]</small>

其實,這也正是韓琦的主張。事實證明,韓琦和孫固等人所言不虛。後來王安石剛剛成為副宰相,果然就跟同僚們弄得很僵。每次意見分歧,他不但固執己見,還會金剛怒目暴跳如雷地吼叫說:你們這些人,錯就錯在不讀書!

另一位名叫趙抃(讀如變)的副宰相忍無可忍,不得不反唇相譏:不知道堯舜的時候,皋陶都讀什麼書?

王安石啞口無言。<small>[60]</small>

這當然是後話。但正如我們在第四章將要細說的,本次改革不但一敗塗地,而且後患無窮,原因之一就在於王安石的性格有問題。可惜他自己毫無感覺,這些意見皇帝也聽不進去。結果直接的損失,是活活氣死了副宰相唐介。

唐介是湖北江陵人,也是仁宗朝就與包拯齊名的清官和直臣。這樣一個人,當然無法忍受王安石進京不久便以翰林學士的身份越權干預朝政,而神宗在宰相們請示決策時也總要先聽王安石的。因此唐介對皇帝說,既然翰林院可以取代中書省,那就讓王安石主持中央工作好了,他請求辭職。

神宗卻不置可否。

於是很快,這位副宰相便與王安石勢同水火。

唐介質問:你的主張,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反對?

王安石答:因為你們結黨營私。

忠心耿耿仗義執言的唐介被指責為朋黨,氣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背上長出腫瘤不治身亡。神宗前往弔唁,贈送了藏在宮中的唐介畫像,上面有仁宗皇帝的親筆題字。人們這才知道,這位耿直的三朝元老其實有何等分量。<small>[61]</small>

顯然,反對王安石的,並非小人。

◎王安石變法前有關事件一覽表

<table v><tr v><td colspan="3" v> 治平四年(1067) </td></tr><tr v><td v> 月 </td><td v> 日 </td><td v> 事件 </td></tr><tr v><td rowspan="3" v> 九月 </td><td v> 二十三 </td><td v> 任命知制誥、江寧知府王安石為翰林學士 </td></tr><tr v><td v> 二十六 </td><td v> 韓琦和吳奎被免去宰相和副宰相職務 </td></tr><tr v><td v> 二十八 </td><td v> 御史中丞司馬光改任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 </td></tr><tr v><td colspan="3" v> 熙寧元年(1068) </td></tr><tr v><td v> 月 </td><td v> 日 </td><td v> 事件 </td></tr><tr v><td v> 二月 </td><td v> 十二 </td><td v> 神宗向文彥博等人表示不可不改革 </td></tr><tr v><td v> 三月 </td><td v> 初一 </td><td v> 神宗對文彥博等人說當今理財最為急務 </td></tr><tr v><td v> 四月 </td><td v> 初四 </td><td v> 詔新除翰林學士王安石越次入對 </td></tr><tr v><td rowspan="3" v> 八月 </td><td v> 十三 </td><td v> 王安石與司馬光辯論 </td></tr><tr v><td v> 十四 </td><td v> 神宗與王安石單獨談話 </td></tr><tr v><td v> 二十三 </td><td v> 神宗與王安石單獨談話 </td></tr><tr v><td v> 十月 </td><td v> 初三 </td><td v> 神宗與王安石單獨談話 </td></tr><tr v><td colspan="3" v> 熙寧二年(1069) </td>

</tr><tr v><td v> 月 </td><td v> 日 </td><td v> 事件 </td></tr><tr v><td rowspan="2" v> 二月 </td><td v> 初三 </td><td v> 以王安石為參知政事 </td></tr><tr v><td v> 二十七 </td><td v> 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變法正式開始 </td></tr></table>

那麼,神宗為什麼還要重用王安石?

從上面的年表不難看出,這不是皇帝的一時衝動。直截了當的原因,是改革迫在眉睫。熙寧元年,也就是神宗即位第二年二月,神宗就對宰相文彥博說:天下敝事甚多,不可不革。文彥博唯唯諾諾。三月份,皇帝又說:當今理財最為急務。養兵備邊,府庫不可不豐。你們要努力!<small>[62]</small>

結果怎麼樣呢?沒有下文。

不難想象,當神宗皇帝在四月份見到王安石,親耳聽見他說希望自己成為堯舜之君時,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感覺。儘管神宗謙虛地表示,這樣高的標準讓他感到力不從心,卻也滿懷希望地說了很重要的一句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