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乾坤逆轉 了猶未了(1 / 2)

司馬光的眼中釘章惇,是蘇軾的朋友。

章惇是福建建州浦城人。跟兩宋所有的大臣一樣,後來當了宰相的他也是進士出身,只不過考了兩次。第一次由於名次在侄兒章衡之下,章惇竟在殿中將敕書退還,然後揚長而去。直到第二次考試名列前茅,才做了商洛知縣。

蘇軾便來找他玩。

兩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來到仙遊潭。那是終南山中一處絕佳的景點,潭上石壁峭立,潭下懸崖萬丈,一根木頭顫顫巍巍橫在當中。章惇說:蘇兄到對面石壁上寫幾個字吧!

蘇軾當然不敢。章惇便緊了緊袍袖,滿不在乎地走過那獨木橋,又像猿猴一樣輕巧地緣著樹木跳下,然後用筆飽蘸漆墨在石壁上寫下五個大字:蘇軾、章惇來。

寫完,章惇原路返回,面不改色。

蘇軾說:你這傢伙,將來能殺人。

章惇問:為什麼?

蘇軾說:對自己都這麼狠,何況對別人?

章惇哈哈大笑。<small>[57]</small>

事實上正是這股勁,使章惇成為最後的護法神。其實早在熙寧初年,他就參加了制置三司條例司的工作,只不過貢獻和影響在呂惠卿之下。熙寧七年九月十七日,作為國家財政委員會的三司發生火災,著火房屋上千。神宗登上西角樓眺望,只見一位官員率領本部兵丁趕往現場救火。皇帝詢問此人是誰,答曰章惇。第二天,他就代理了三司使。<small>[58]</small>

可惜好景不長。熙寧八年十月呂惠卿被貶,章惇也被鄧綰狀告為同惡,貶到外地。此後,他起起落落,還擔任過翰林學士和參知政事。但到元豐五年四月出任門下侍郎,章惇便成為變法陣營新一代的領軍人物和中流砥柱。因此,神宗駕崩之後,他跟司馬光和太皇太后便必有一戰。<small>[59]</small>

交鋒也很快就開始。

元豐八年五月,第一宰相王珪去世,第二宰相蔡確順理成章接替了王珪,留下的位置卻沒有按照順序由第一副相章惇接任,而是給了知樞密院事韓縝。章惇離開相府改任知樞密院事,門下侍郎則由司馬光擔任,成為第一副相。

一個半月後,呂公著也出任第三副相尚書左丞。

顯然,這是太皇太后在洗牌。章惇也準備迎戰,機會則說來就來。十月,宮中發出懿旨,要任命五個諫官。章惇便在上朝時說:按照慣例,諫官的任命要由翰林學士以上級別官員提名,然後由正副宰相報告。由宮中出旨指名道姓可是史無前例,不符合祖宗家法。再說臣也奇怪,陛下怎麼會知道這些人的,莫非是宦官推薦?此例不可開。

太皇太后忙說:不,不,不是宦官是大臣。

章惇說:大臣推薦應該公開,為什麼要密薦?臺官言官必須公正,怎麼能用與宰相副相關係密切的人?臣當然相信司馬光和呂公著大公無私,就怕以後被奸臣鑽了空子。

政治規矩不能破壞,太皇太后只好讓步。<small>[60]</small>

樑子卻也結下,何況章惇還要誓死捍衛新法。元祐元年年初,章惇與司馬光就免役法展開辯論,幾乎將司馬光駁得體無完膚。是可忍孰不可忍,司馬光團隊迅速反擊。他們先是扳倒了首相福建晉江人蔡確,同時群起圍剿章惇,給出的罪名之一竟然是南方人尤其是福建人必定禍國。<small>[61]</small>

章惇終於被貶,一去就是八年。<small>[62]</small>

即便在這八年間,對手也沒放過他,章惇最後被打發到杭州去看守道觀,官名提舉洞霄宮。儘管在宋代,洞霄宮為天下道觀統領,但這種職務顯然不是章惇想要的。<small>[63]</small>

因此,當他重返朝廷時,便開始反攻倒算。

其實,這次章惇得以回到中樞,與他的主義正確與否已經無關,根本原因是太皇太后在元祐八年(1093)九月初三駕崩,親政的哲宗皇帝既要刷存在感又要出窩囊氣。這就必須跟垂簾時代一刀兩斷。劃清界限的最佳方式當然莫過於重啟熙寧新法,而完成這個任務的最佳人選則是章惇。

於是,第二年四月十二日,哲宗宣佈改元紹聖,意思是繼承先帝神聖的遺志。九天後,章惇由洞霄宮管理員被直接任命為首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誰都看得出,這種非同一般的人事變動,意味著皇帝的決心之大也非比尋常。<small>[64]</small>

章惇接到任命立即動身,送行的人不絕於道。章惇卻只將福建沙縣名士陳瓘(讀如灌)請到船上,虛心求教。

陳瓘說:敢問相公何事為先,才不辜負天子厚望?

章惇沉思良久,然後說:司馬光奸邪,先辦了他!

陳瓘說:相公錯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