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生而不有,吾為在中(1 / 3)

試問,你又怎麼才能夠讓“無”去消失呢?

給它,以你手中的維尼餅乾……可它自性本空啊。所以,有了便是有了,沒了也不會失落,因為它本來就是“空”的;能夠體會它的孤獨是你的善良,可也許它並不喜歡太多被深加工的食品。尤其是影響健康的糖油混合物和反式脂肪酸,但也許偶爾嚐嚐味道也不錯,沒準大家在一起還能夠有更多新奇的體驗可以現……

總歸到底,道才不會約束你太多的事情,可能本身便是膽大好奇得不行,甚至還想著偷摸地去惡作劇。

可要保重你的身體,喜歡藏頭露尾,畢竟還有那麼多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什麼?幹嘛那麼大火,你也可以堂堂正正地站起來反擊啊……

而也,正是有了“無”和“空”,大家才能夠一起去裝具整個世界,一起去遊樂嬉戲,一起去對鏡貼花黃,甚至於不畏艱難,一起去為了守護我們心中美好而堅定不移就要爬起對抗那些企圖破壞我們家園的人。

老實說,也只有“道”的“無”和“空”是最無所畏懼的,是最具包納性的。哪怕是你心中真實存在的多元宇宙,或是多重輪迴,多少多少境維,多少多少層的維度;試問有那樣容器能夠裝得下“道”,而能夠裝得下東西的容器,它又能夠有多大呢?是袖裡乾坤,還是人種袋,還是包納星空的文森特之袋?

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夠在科技手段上,像上帝一樣創造出生靈,才會現,你卻是根本無法“主宰他、控制他”,你只能是作為或是扮演像母親一樣的角色好好教導他,給予他適當的引導無法控制他,也無法主導他,哪怕是用你萬能的意志、意識、法力去驅使他,囚禁他,甚至毀滅他,但也是始終都不能夠把他怎麼樣。

沒錯,這是一條讓上帝聽了都落淚的理論,誰也無法對“無”和“空”造成傷害,你所傷害的,也不過是你所給予的,或許你有更多的方式和手段,但也終究是隻能像“有”一樣“名天地之母”。

這便是道“無和空”的特性,根本就是無敵好嗎。

而且,“空”了人家才可能跟你一起玩,“有”了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你呢,除非你“有”很多,誰不想追求更強大的。

這世界奇怪的就是,即使你能夠如同上帝般創造出一種生物或者星球、機器、分子、原子、甚至於光等等什麼樣的東西,你也不能“控制”它,你也許可以毀滅它,重塑它,期間使用它,但就是不能夠“掌控”它的那份獨特自由,這也許便是身為上帝的遺憾,因為想“有”,卻又只能不得不停留在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玄德境界,而這也許就是具“有”的許可權吧。

當然如果他和“道”一樣都是昇華在了“無”的境界,那就另當別論了。

換句話說,但或許這也正是我們許多人愛戴上帝和老天爺的原因,給予其極大的尊敬,甚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去迷信。有誰不愛戴生養自己的母親呢,即使我們常常意見分歧,但終究還是要相互理解。而如果她是後媽,那就不清楚還會生什麼樣的事了,雖然後媽或許並不全都糟糕。

從客觀的角度上,迷信固然不好,但其也會讓那些想要胡作非為的人有所敬畏,在以前不失為一種保護部分人的好手段,有誰不怕遭報應,有誰不怕死無葬身之地,只是過度迷信篡改和神話了其味道,但細想過來,也不失為一種文化當中的生動體……

縱然四大皆空,虛無虛有,但那也正是一切的開始啊,不然還講個“緣”字幹什麼。

而一旦有了“有”並且是以“有”作為最開始的思維出點……

那便是,你的行為舉止根本沒辦法符合所有人的心意。

當“有”做的好時,大家都開始稱讚,是神、是上帝創造了世界,是上帝愛我們;天使一樣美麗等等詞彙……

而當“有”做得不好時,大家都開始憤恨,上帝怎麼會是這樣?這不可能,我們的主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情,那些不好、不對的,肯定都是其他的事物在作祟;只能是我們的上帝都待我們一起好。(一個母親,如果在她的孩子犯錯時不去教育批評他,我不曉得這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如此一來,不好的代名詞都加在了惡魔、撒旦、魔鬼身上。

好的,美的,善的都是神佛所為;不好的,不美的,災害罪名都是邪魔所造。這算什麼?我是魔鬼都想爬起來給你兩拳。

那既然大家都這樣想了,索性撒旦、魔鬼們也全都豁出去了,他們是做了壞事,可所有在人心中判別出“不好”的事情也不全是他一個人做的啊。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慢慢地,就還演化出這些分門別類的魔鬼們,它們本來就是以貪嗔痴、幾宗罪、人性的自私、邪惡等為食,它們本來就是罪惡的化身、集合體;沒了這頓愚昧的驕慢理好像都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既然這樣,那撒旦、魔鬼們玩的更起勁了都來吧,都來把罪名都加在它們頭上行了,一個都不帶怕的;我既成佛,世間無魔,我亦成魔,佛奈我何?

不整你整誰,不挑你刺挑誰刺。想殺青了的好好先生、上帝電影都給你重新整上一套劇本。從此,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兩年,又可以看到一些神魔達成共識的美好人間橋段出現在熒幕上,反倒這些還倒挺有意義,畢竟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嘛,雖然正邪不兩立。

但老實講,我們的民族性就是要以合理地角度出,去看守這種正邪不兩立的情況;公道自在人心。說句不好聽的,同時看守地就是撒旦上帝和佛魔等的這種不清不楚的兩種人性狀態;沒錯,別說是惡魔了,就是各路的妖魔鬼怪也根本不帶怕的。

其在這裡還需要去提到,真正的“佛”是什麼,其為以善之公道,行之正果者。是有了行為,後定義出的結果,是要去拈花的;不是先定義出其為“好”的一面,而後再為其樹立個“不好”的對立面,這是有被加工過的一種二元理想化思維理念。

如果你非要把“佛”,人為地認為是一切真善美的集合,那就還在從“有”的觀點出,就還是會給自己產生對立。不過也沒關係,畢竟還有“無的‘中’,生有”的這份思維能量,和實際中真正的“道”在其中與之看守。

而其中“無”是不會生“有”的,是因為其化身、具備成為了“中”,準確的講,其“無”就是“中”,才孕化出了“有”,衝氣以為和;中即衝;

所以,如果一定要解釋“緣”這個字是何種意思,那恐怕也便就是“中”了——其為萬物之皆具的通之共性,似之吉凶禍福“無門”,卻依然可以“門用”;

其“中”為非求全於四方左右,而為“始生或象帝之先”也,其為“一性”也;行性以公而無居,也無所謂居或自居,因其“空、無”之性也,於“全”中自然行進、變化,起起生生,非人為所推崇;

其“中”為,非權,非離也;

既不像是有所被動捆綁,又不像是快要離散,因其“空、無”之性,自然也,似衝而合,似離即去,既糾不纏,亦生無“量”,而能“無量”;

所以,無的“中”,化而為有,即天(地)、自然,包含和吞吐的“共狀”態;而“有(存在)”同“沒有(消失)”之間,所關聯的那份資訊便也正是“無的‘中’”之變化,其便就本是“道”的太極特性,為空無之所具,兩儀之象先。

而其中,“帝”意萬物之根源,而非萬物之上上,其處眾眾之所所。

佛經中稱“緣”,固然是貼合人的心學,但卻也“因近而疏”,讓人苦摩——何以“隨芳就緣”,或讓人不捨;然“緣”於道而論,其亦無盡也。

其“中”,為“無和空”之性,小而無“量”無內、無聲無息,似見即見,似不見則不見;大而“無量”無外,有形有體,即見則見,似不見則亦不見;

其“能”吞吐,匯也;或言“變”,於天在地,於乾在坤,繼分以升降上下,異分金木水火,然仍極象之宗也;冠之以太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