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破象立道·心靈魂魄(1 / 3)

回到“有物”中,繼續一開始的問題,即“有物的陰”為什麼可見,“有物的陽”為什麼通常不可見。

而其,對於這一問題,事實上,雖然我們沒能夠給出較為直接的答案,但卻是已經將其中的理論描述的七七八八了。

是為,“有物”也不一定可見啊;

而“有物的陰”可不可見、有沒有形狀、形貌力我們也可以不用去管;因為它就只是在將“有物”類比成為“空無”下的狀態,去看守其中的“陰陽”性。

而至於“有物”是否真的有實物當真會影響到我們對於一件事物其中“陰陽”的判斷嗎。

即,這時的我們雖然是在研究“有物”,但卻依然是要把“有物”當成是“空無”一樣在研究;因為一切的“有物·或者說實物”它們的自性、即本身也依然是“空無”的狀態。

以其我們眼前的這塊石頭,具有它陰實性的一面,則就是說,它正能夠幫助我們守住我們所在的生存環境;因為“陽”就是從“陰”中來的。

只是,我們暫時沒有討論出“它的陰”在哪裡;

但事實上,一切我們可見“陽氣”的生成卻是離不開它的。

而這一些話,可能是會被認為胡說,但如果我們把眼前的“石頭·有物模型”,換成是為地球,換成是為太陽系的物質存在情況,或者說銀河系的基本物質情況;再或者是,整個宇宙的物質基本構成情況;那麼,其中我們的思路是不是就會被開啟一些。

因為“一切的有物”,於空無中,都是同樣的原理;那麼,只要我們能夠推論出其中“無生有物”的過程,是否便就是會逐漸地瞭解到“世界組成的自然情況”;

或者說,為我們的認知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因為,無論是爆炸起源,還是神論起源,還是自然不異的不去構想它的原由,都也只是為我們頭腦中一種對於眼前世界基礎簡單邏輯認知的基本思路。

事實上,我們也不過是在用“法自然的空無”基建出各種各樣的“無有而有”的模型;使得我們能夠更為詳細地對眼前的事物進行認知;即,一切為什麼會“動”,為什麼會“有”,為什麼會“相互作用”。

事實上,這些古人多多少少也都是會有思考到的,因為從各種各樣形狀不太化一的太極圖形來看,其中我們所要描述的“有物環節”與這樣的圖形模型是非常密切的;

但也,有時候我們可以不用去看圖,因為看圖會著相和執相進各種各樣的圖形之中;比如當我們看了太極陰陽的符號後,就著相進了陰陽的符號中;學習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以後,就把真正世界的真相忘得一乾二淨,偶爾也只是在當做話題在聊一聊;以此也可見,我們是有什麼執著什麼,學什麼執什麼,看見什麼執著什麼;所以,才有提出破執、毋固等概念;

儒家其實才是最難學的;可能看起來很入門,讀讀背背就行,學而時習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對於記憶這些也並不牢靠;

“但真正要讀懂儒家,先得是要先精通佛家和道家”;因為“為人所需”的一門學問,是很難去考量仔細以及考量清楚的;涉及到“出世入世”;因為現有的一切人類行徑,甚至是於我們對於“認識到道、學習知識、講求科學”等等的體驗,也都是為人所需的一種感欲;因為都是想要從“為人”基礎上出的。

“為人”也並不是說就是做好人或者做不好的人;這種分直接性的劃分好壞人的方式實在是有些太過武斷;這種就好像各種喜歡把一切拆成兩半來看待的人,都是不太懂得現實和自然性人生態度的人;例如唯心和唯物;先根本就沒人真正知道“心”是什麼,就連唯物的人也不知道“心”是什麼;這個問題簡直就像是在進行某種“拷問”一樣;而“物”又是什麼,僅僅是指代看得見、摸得著嗎;量子力學都不能夠徹底解決“物”是什麼,就不要再提唯物了,提起來就怕,跟個敏感詞彙一樣,簡直是要吃人的節奏;就已經極端到了這種程度。

不瞭解“自然”是什麼,即宇宙自然的真相是什麼,或者自以為自己瞭解到了,就不能夠從根本上了解到“心和物”是什麼;如此就是在騙自己也在騙別人;唯心和唯物只是應印不同的時代,而被提出的一種理治理念。

甚至於我們不加以任何基礎性理論地去看待“心和物”,根本也就是無法對其作出合理解答的;唯心的人也一定是在唯物基礎上的,唯物的人也一定是在走心的;突然之間多了這麼多的現象級觀念,就也懶得討論了;這種二分法、只看事物一面性的思路是真的呆板;敬而遠之,小心哪天你就引火上身了,因為稍有不慎,你在觸及別人底線的同時,也是在觸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繼續引用夫子的話,就是眾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眾人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久居鮑肆不聞其臭,久居蘭室不聞其香。

而要了解“佛家和道家”卻依然得是從“儒家”做起;而一提到儒家,我們就會想到讀書、儒生、書生;不是的;

因為先這些儒生、文質彬彬的書生連“反求諸己”都“己”不到,又怎麼能夠稱得上;即你怎麼能夠“向外求”呢;讀書也是在外求啊,你那麼過度的外求幹什麼;

而且,要讀懂儒家,必須精通道和佛家;也不說道家和佛家吧,就是必須精通我們古人所認知的“宇宙自然的真相”;之後,能夠從“虛無的真空”中所走出的,才是“儒”;

走不出的,就留在了“道”裡,或者遁入了空門。

“儒家”其實是很強的,他是有至剛至強、不畏任何艱辛,不畏任何險阻的那樣一種為人所需的品質在其中的;是要從“絕境”中爬起來,並且樹立挺起腰桿子的一群人;是要去在到絕境中進行翻盤的;他們不一定穿著很華麗,也不一定過得很優越,但內心中所具備的品質一定是不畏艱險,要去趕赴這個世界上最為盛大、最為能夠和不負、想要去實現人生崇高價值於意義的一場實戰;無數人的前赴後繼的流血犧牲;我無法想象那會是什麼人的駭人場面;但這就是“儒”;是從“自然無為”中走過,覺醒了以人為本,進入到“有為而為”去幹實事的一群人;

哪有我們所理解的那麼片面;想要實現儒家,要麼先從瞭解宇宙自然的真相和嘗試著能不能用自己頭腦中的思維認知一畫開天;要麼就嘗試著從悲傷殘酷的絕境中爬起,在那樣一種混亂的環境中,再次,重新樹立起我們與世正確的合理觀念;

不能的話,只是嘴上在說,但是頭腦中並沒有“儒”的底線觀念;那不是儒家,只是人家;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可能比較極端;恰恰相反的是,我認為儒家是最難的;因為它就是站在那裡,然後像一場現象一樣被我們看光,但其實真正經歷了什麼,也只有他自己本人知道。

所以,如果讀書只是讀到了表象,那還不如去直接從這個世界的宇宙真相認知做起;因為就只是一本無字天書;甚至連開啟書本的動作都可以省略;因為就是“自然”;以其近現代的科學科技再怎麼展,也都無法脫離自然的範疇。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讀書也只是一種我們人生在某一階段中或許資訊量和經驗值的方式,當有一天,我們有了更為迅捷能夠或許資訊量的方式時,趴在桌面上讀書甚至於還會成為一種阻礙,因為太慢了;尤其是像我一樣喜歡把問題複雜化的人,這種粗糙、潦草隨筆的文字讀起來就是會更加繁瑣;

以其自己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書籍,所以還想要讀去哪裡;讀到的所有都是像一個又一個案例一樣的“觀念”;而且有時候“聽”比“讀”好使得多;

就眼前的自然情況,隨時隨地地翻看,學不擇時,學不擇地,學不擇人;你本人頭腦中的思維就是一本最能最為應印自然的書籍;能夠使得人類進步的目前看來已經不僅僅是一切我們能夠看得到的華麗現象了,而是分散到個體、單位體積性的理性合理認知;

而也最終我們還是會現,一切都還是要回到最為基礎和不異而易的“無觀想”自然狀態下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