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計劃有變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根據在現代學到的歷史知識,向父親和大哥透露一些將來會生的大事,提示他們不要期望以科舉進仕來改變家族命運。

1、科舉制度

父親和大哥都相信我的話,他們立即改變計劃。

古時候的科考制度,准入標準很嚴格,本人或祖上三代不能有以下規定的情況,否則不予報考:

僧人、道士、犯諱者、丁憂者、冷籍、丐戶、娼妓、唱戲、賣藝、府衙雜役、犯過罪等等。

丁憂是指遭逢父母喪事。

古時,父母死後,子女要守喪,三年內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應考。

丁憂是中國封建社會傳統的道德禮儀制度,古時擁有官吏身份之人尤為遵守。

根據儒家傳統的孝道觀念,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這叫丁憂。

冷籍是指該考生的祖輩歷來不是讀書人家,祖輩不參加科考,忽然冒出來一個子弟應試。

丐戶是指惰民。這是在封建社會中最受歧視的一部分平民。

乞丐大家都知,就是沿街向人求食為生的人;而丐戶是比乞丐更不如的人群。

說起來,“丐戶”的稱謂還是明太祖欽定的蔑稱,主要是指一些居住於江南地區的蒙人和色目人。

府衙雜役是指在衙門當差卻無功名之人的子孫。

古時候的科考制度的選撥,分為一年一度的縣試(普通讀書人)和府試(透過後為童生);三年兩次的院試(透過後稱為生員或秀才);三年一次的鄉試(又稱秋闈,透過後是舉人,分為解元、亞元);三年一次、透過鄉試後的第二年的會試(又稱春闈,透過後是貢士);透過會試後一個月舉行殿試(此次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故考生稱為天子門生,透過的稱為進士)。

2、改變計劃

大哥只要不參加最開始的縣試,就不能參加後來的府試和院試,以及鄉試。

決定不參加科考後,大哥凌軒空閒時間立即就多了。

父親和伯父、幾個叔叔那時還常年經商行走在外,大哥凌軒這時主要還是在家守著母親、帶著弟弟們,協助打理鎮面街上的小鋪生意。

小鋪生意是請了小二看鋪的,母親和大哥凌軒經常關注著賬面就可以了。

他經常抱著我,叫上幾個弟弟,帶上一點乾果饅頭包子,從側門的小冷巷,瞅著巷子裡沒人的時候,離開小鎮,穿越田野,一起走進山中密林,來到一處無人的瀑布山坑水塘。

聽著瀑布譁然而下,水花飛濺,對映著陽光,瀑布上形成了彩虹。

清澈見底的水下,五顏六色的卵石閃著絢爛奪目的光彩,水塘周圍長滿了各種奇花異草。

這裡真是世外桃源!

3、走往何處

父親和族中兄弟心裡這時都很清楚,朝代更替,必有很多權力爭鬥;老百姓只想安身立命,應遠離中原權力核心地。

父親問我:瑤瑤,應往何處走?

我仔細想了一下,寫下:雲南。

那時雲南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明太祖剛收復了雲南不久,暫無兵患爭鬥之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