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古法釀酒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子弟一行到了濉溪城昌裕隆酒坊學習釀酒技術。

早在出前,凌家長輩為了讓他們的學習過程順利按時完成,聯絡好了名聲在外、長期合作且相熟的酒坊,讓他們學有名師。

另外,對凌家子弟的學習流程也事先做好安排。

先是在出前,讓十名子弟在家對前輩關於釀酒心得的手抄筆記內容熟悉,以便在酒坊學以致用。

再是對十名子弟要求他們要學習釀酒的全過程外,各人分配好重點學習的流程,叮囑他們務必各自完成任務。

凌家對凌軒的要求尤其嚴格,要他對每個流程都要熟悉。

當然了,凌家想向釀酒方面展,不是一時興起,也是幾代人的精心部署。

在此次凌家十名子弟齊齊出動前往濉溪學習之前,凌家幾代人一直不斷有人被派往安徽各地酒坊長期系統地學習釀酒技術,而且一直精心編寫釀酒心得筆記,供後人閱讀。

一個家族的興旺,至少需要經過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古法釀酒較之現代釀酒,所需的人工多、時間長,更需要人的經驗智慧。

單是將原糧粉碎這一步驟,每一種糧食要求粉碎的程度各有不同,直接影響產出質量。

粉碎好的原料和清蒸好的輔料按照多少的比例嚴格配比,人工翻拌的手法如何也是有講究的。

接下來就是潤料、拌料。

將配好的料,按原糧量一定比例加水進行潤料,水溫有嚴格要求,翻拌手法也要規定,堆積數個時辰後,使糧充分吸收水分,有利於糊化。

將拌好的料用木鍬一層一層地裝入甑鍋進行蒸餾糊化,將蒸好的料用木鍬剷出甑鍋攤涼在乾淨的地面上,進行自然冷卻,中途翻拌次數有規定,這個時候要嚴格把控料的溫度。

之後還有加曲、加水堆積的工藝流程,這些流程也是需要嚴格把控溫度和時間,否則一不小心,溫度過了,輕則影響酒的味道,重則料壞掉,就令前功盡棄。

好不容易到了入池酵的階段。

將經過上述步驟料入池酵,一般為3o天。

酵時要掌握溫度的變化。

入池後6至7天,溫度保持微溫,酒酒醅會甜,這說明酵正常。釀酒的術語將此叫作:前緩升。

入池的第8至2o天,溫度要比前要稍高一點,釀酒的術語將此叫作:中挺。

第21天起,感覺溫度每天都比前一天輕微下降,釀酒的術語將此叫作:後緩落。

到了出池時,酒醅的溫度應降至26—28c,酵好的酒醅要有不硬、不粘的感覺。

出池後還要蒸酒,將酵好的酒醅出池裝甑鍋進行蒸餾,接酒時依照酒花大小程度與酒的度數判別酒頭、原酒和酒尾。

酒頭、原酒和酒尾要分級分缸儲存,再儲存6個月以上,酒才真正成熟。

最後要保留部分酒糟回茬,將剩餘酒糟另外安置處理。

這些都需要釀酒師長期累積的經驗和個人現場判斷能力。

萬物之源,滴滴珍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