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山裡瘴氣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在黃山上的第四天,我們早上游了西海大峽谷,在排雲亭往東上獅子峰看猴子觀海,隨後向東南方向到了白鵝嶺,在白鵝嶺上遠眺仙人翻桌,然後往南走,看見了仙人指路,往前走一段路回頭,仙人指路就變成喜鵲登梅。

我們連日來在黃山上,還偶遇到黃山的真正主人:各種各樣的動物們。

凌家人還第一次見識了山裡的瘴氣。

聽採藥人講,山上的動物對山裡的瘴氣,都懂得避開。

凌家年輕的子弟就問:它們是怎樣避開的?

採藥人說:動物們的感知能力比人靈敏,它們就算是在進食或睡夢中,亦會時刻留意著周圍是否安全。山裡的瘴氣,平時是低伏在地面表層,但當氣流下衝至地面,擾亂了地面的平靜,瘴氣就會跟著風走。瘴氣雖也是氣體,但是富含氨氣,硫化氫、甲烷和沼氣,氣體裡溼度大,比正常空氣重,故飄動時緩慢。動物遠遠看見這種濃霧,就會往相反的方向逃走。反而人在這方面反應遲緩,經常被濃霧包圍。

採藥人又說:山裡的瘴氣,一般都是產生於少有陽光照射的深澗溪流,隨山風而出。在山腰行走,一般都少有遇上。

凌家子弟又問採藥人:瘴氣中毒了會是怎樣情形?

採藥人回答說:瘴氣輕微中毒的,會出現頭暈頭痛或者呼吸困難的情況,嚴重會出現昏迷或死亡。

凌家子弟又問:那有什麼辦法解救?

採藥人說:在山裡遇到時,先用布捂住口鼻,能逃離當然好,逃到空氣新鮮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給肺部及時的供氧,並且要多喝水排毒。但是像剛才我們的情形,濃霧已經過來了,腳下的山路看不清楚,這時候亂跑,怕會掉下深溪,加上奔跑時,可能引起大口吸氣,增加了危險,所以還是不動好點。

凌家一行人今天行走的線路,正是古代太平縣(即現代的安徽黃山區)和安徽府城歙縣的百姓來往兩地的過山通道,一般稱作“後山”。

今天在獅子峰上遙觀猴子觀海,而猴子觀海所在的那座山峰下,就是古代的太平縣。

黃山,古稱黟山,位於現代的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地處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北部,地跨歙縣、休寧縣、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

在現代時,我登黃山,遊東線,剛好與凌家族人的今天的行走方向相反,就是他們是下山,我是上山路線。

我從雲谷寺上山,從喜鵲登梅,到白鵝嶺,到看猴子觀海,到排雲樓,排雲亭,到飛來石,再到光明頂,夜宿光明頂下的白雲賓館。

在明代,沒有排雲樓,更加沒有白雲賓館。

松穀草堂有道長在正午時候在山上遇到我們,他們知道了我們準備今晚入住松穀草堂,就先行回去為我們準備豐富的齋飯。

道長對山路瞭然在胸,在山間行走如飛,我們一行人是邊行邊看風景,又要小心腳下,當然前進緩慢。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會有一個疑問,凌家一行人在山上行走一天,帶上山的黃山燒餅應該早就吃完了,水還說得通,黃山上到處有溪流、瀑布;明代那個時候,黃山山上無小賣部、旅客服務點,無賓館、客店,他們午飯是怎麼解決的?

我現在身處明代,就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古代,普通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用作生產的時間有限,產出及能換取的物資也不豐裕。

遠古時候,每天的進食是一日兩餐制。

第一餐名為“朝食”,一般在早上8至9點之間吃;第二餐叫“餔食”,也就是“飧食”,吃的時候基本在下午4至6點左右。

當然啦,那些富貴人家就不只二餐,還有三餐的,貴族吃貨甚至一天四餐,分為旦食、晝食、夕食、暮食,就是早飯、中飯、晚飯、夜宵。

是不是跟有些現代人類似?

吃多少餐,由物資是否豐富決定的。

當糧食多了,人們手上財富有餘了,選擇就多了。

直到唐宋時期,普通百姓才開始出現了一日三餐。

唐代時,夜生活開始流行,人們會製造一些小食供出來遊玩的人購買食用。

宋代時,曾實行過宵禁,後來又取消了,夜生活就更加活躍,人們開始習慣晚上餓了就吃宵夜。

一日三餐制普遍流行的是在元朝。

到了明代,上至官宦人家,下至平民百姓已習慣了一日三餐,上下午中間會吃點心。

凌家族人世代在外行商,早出晚歸,風餐露宿,經常走在半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錢也買不到可以吃的東西。

他們為應對這種情況,經常是一日兩餐:早上出前吃飯等飽腹食品,隨身帶備一定的裡腹食物,然後就一路風雨兼程,晚上希望能趕到可以入住的地方,再吃第二餐飯,如果帶備的食物已吃完,又無法趕到下一補充點,捱餓是很正常的事情。

凌家一行人本次組織子弟遊黃山,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為了磨礪凌家族人的意志,訓練他們的野外生活能力。

在黃山的這幾天,凌家族人都是在教導凌家子弟如何做好出前的各種準備,包括早上吃飯時,無論喜不喜歡,都要吃飽。

寺廟裡資源有限,一般都是吃黃粱米飯,由於凌家族人人數較多,寺廟裡在晚飯能煮齋菜已是很大的打擾,所以凌家子弟這幾天,都學會了因地制宜、從簡而行。

不過,也可以證明,其實人一天吃兩餐,是完全可以的,不過,如果體力消耗大,有時可能要捱餓。

古人認為,節飲食、慎言語,才是最好的養生處世之道。

有詩為證: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

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