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品雲霧茶(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子弟在黃山的第五天,在松穀草堂休整一天。

這天的上午,有的凌家子弟需要自行修補走破的鞋和被荊棘勾爛了的衣服,就坐在迴廊邊的連線廊柱的長椅上縫補。

有的凌家子弟主動找道長要活幹。

三叔四叔、大哥及我,則和一個老道長,圍坐在迴廊中間的四方天井中央的石臺石櫈旁,一起品嚐黃山雲霧茶。

只見石臺上已罷放好大小兩個茶壺、一隻公道杯、一隻茶夾、幾隻茶杯和茶托等茶具,石臺旁的碳爐上燃著松木炭火,上放一個鐵壺,泉水已在壺內燒開,氤氳的水蒸汽徐徐上升。

老道長拿出一個裝著茶葉的小瓦罐,把茶葉倒在茶則上,用茶匙量取適量茶葉投入小茶壺中。

老道長邊投入邊說:黃山雲霧茶的濃度高,宜選用腹大的茶壺沖泡,可避免茶湯過濃。茶壺以陶壺、紫砂壺為佳,在泡茶時,切記不要將蓋子蓋死,否則可能會將茶悶壞,沖泡不出雲霧茶應有的口感與香氣,沖泡時投放的茶葉份量佔壺身二成就夠了。

老道長將鐵壺中燒開的泉水倒入大壺中,老道長說:雲霧茶不適宜用剛燒開的水,要稍微放涼一下,這樣泡出的茶湯,才能湯色明亮,醇厚味甘。

我坐在大哥身邊,很自然地接了老道長這句話,我說道:對,泡茶的水溫最好是85度。

老道長聽了一怔,不由自主地看了我一眼。

我這才想起,明代對具體的溫度並無概念。*

過了一會,老道長用手輕觸大壺的溫度後,認為水溫降到適合的溫度了,就將大壺的水往小茶壺裡倒,接著道長手持小茶壺晃了晃,停留2秒後,倒掉茶湯。

老道長說:“此工序叫做洗茶”。

老道長洗茶後,再往小茶壺倒入大壺的熱泉水。

老道長對我們說:“這才叫泡茶”。

在茶葉被水浸泡的同時,老道長手持鐵壺,將燒滾的水往公道杯和茶杯上澆洗,再用茶夾夾住小茶杯,將它擺放到我們面前每人一隻的茶托上。

在等待十數秒後,老道長把茶漏放在公道杯上,將小茶壺中的茶水透過茶漏注入公道杯中,隨後拿起公道杯,按順時針的方向將茶水平均倒入我們面前的小茶杯裡。

只見小白瓷茶杯中,茶湯色清澈碧綠,湯麵水汽夾著茶香縷縷上升。

此時老道長右手向旁一擺,像是在打太極,聲音似乎從很遠的地方傳過來:各位,請用茶。

我們用兩隻指頭拾起小茶杯喝茶,雲霧茶香氣清鮮、優雅,有著濃郁的青蘭花香氣。

老道長說:每年清明過半月,松穀草堂前的山坡上,長滿各類灌木,櫻花、桃花爭奇鬥豔,枝頭喜鵲跳躍,不斷催促著道長採茶;此時的茶樹開始長出新葉,嬌嫩的茶葉略顯清秀,不似山下茶樹般肥大;道長們採擷嫩綠的茶頭,加上一片茶葉,親手炒制頂級黃山雲霧茶,這種茶葉叫“一旗一槍”。

老道長邊說,邊用茶夾從小茶壺中夾出一小撮茶葉,放在一隻白色的大茶碗中,注滿水,此時大茶碗裡的茶葉,上下沉浮,舒展遊動,老道長說:“這就是茶舞”。

我們看到幹茶吸足水分,逐漸展開葉片,現出一芽一葉。

老道長細心地給我們講解,我們普通人喝茶只為解渴,道長們則認為喝茶、乃至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無不都在悟道,所以才會一絲不苟,嚴格踐行著茶藝的每一個微小的步驟。

道長們透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