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道至簡(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松穀草堂的老道長給凌家子弟們講述道家文化,說道家的“曲成萬物”的法則來自《周易》: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老道長解釋說:神是人們創造的,人們之所以求神拜佛,其實拜的是自己心裡的神,這尊神就是人們的心存敬畏,就是人們的信仰。

聽到老道長的一番話,我不期然地想到在現代時,曾讀過佛教的經典著作《金剛經》,內有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四句偈的意思是一切你所能看見的事物外表,都是虛假、不真實的;如果在看見這些外表時,守得住本心,不被他們所迷惑,就能達到如來的境地了。

佛教所說的“本心”,正是人堅守的善良,也就是人們所講的心存敬畏。

原來道教與佛教,一直都在勸人向內修行;那些神佛像,只是幫助人們修行的一個法門,而不是讓人們從這些雕塑中獲取心靈的安慰和實質的好處。

這時一個凌家年幼的子弟舉手,老道長微笑頷道示意他可以問。

這位年幼的子弟問道:道長,這樣說來,如果修行最終還是靠自己的話,為什麼還要學《易經》?

老道長微笑著說:學習《易經》是為了修行少走彎路。《易經》可以糾正我們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易經》裡的道德觀,是自我修行必須知道的;《易經》可以幫助我們求同存異。

老道長說完後,看見很多年輕人還是不理解的樣子,就說:

《易經》裡有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只要做到自覺、自反、自省、自律,就一定得到上天的保佑,沒有不吉利的。

我們怎樣才能做得到自覺、自反、自省、自律呢?透過學習《易經》可以得到。

一眾凌家子弟,包括我在內,聽了老道長此話後,就更茫然了!

我們對《易經》所知甚少,印象僅限於太極八卦圖。

老道長看到我們這群年輕人,一時間找不到切入的點,沉默了下來,這時小道士立即貼心地給他遞上茶水。

我看到老道長把茶杯放下時,我就舉起了我的小手。

老道長欣然點頭,示意我可以問。

我大聲地問:道長,《道德經》裡有一句“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理應該是最簡單、最容易明白的。道長能為我們講一講太極八卦圖嗎?

老道長被我一言提醒,他很開心地說:

瑤瑤問得很好。我就先給大家講一講太極八卦圖。

我們前邊曾經講過,八卦圖是七千年前的伏羲所創,能歷經七千年的歲月,足以證明真理永存的道理。

大家一定聽過“無字天書”的說法吧?

伏羲八卦就是無字天書,伏羲畫出八個卦象,後人根據伏羲八卦,再畫出太極圖。

伏羲的時候還沒有文字,整部書都只有影象,沒有文字,文字都是後來的人加上去的,加到最後,整部《易經》也不過四千多字。

伏羲創造《易經》的初衷是做天氣預報,後來現不僅氣象,很多跟生活有關的規律都可從中現,伏羲八卦就是一部自然科學用書。

後來倉頡造字,文字因此誕生,後人就為伏羲八卦這部無字天書新增各種註解。這時的伏羲八卦,都還只是關於自然科學,直到孔子為伏羲八卦加上人倫道德的內容,就變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完整《易經》。

學《易經》,一定要先識陰陽。何謂“陰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