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南茶北酒(1 / 3)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細述了明代士人縱情享樂的深層原因是因為明朝朝廷對文人的打壓,長達十五年的文字獄,讓讀書人不敢將美好未來寄望仕途。

明朝政治上與文化學術上的壓抑氣氛,讓士紳寄情玩物,成為社會風尚,反而大大刺激吃、喝、玩、樂的一片繁榮,商業由此蓬勃展。

這時,小道士進來告訴老道長,午飯做好了,老道長就讓我們一起先吃午飯。

我們幾個人到了吃飯的院子,這時候,在松穀草堂附近遊玩的凌家子弟們都回來了,他們都在興奮地議論著上午遊玩的趣事。

三叔走上前,告訴年長的那幾個凌家子弟,讓他們下午繼續在松穀草堂附近自由活動,不能走得太遠,且必須帶上小道士。

話說採藥人早上帶四叔他們下山後,順便轉一轉回自己家,看一下家中情況,還未回來呢。

中午吃過飯後,眾人稍作休息。

午後,我們四人心照不宣地齊聚在後院的側廳裡。

凌軒對老道長說:道長,請教一下,我們家族做好了入滇後兼營釀酒業,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老道長聽了後,沉吟了一下說:

明朝人無論官場或民間的人情往來上,待客一般用茶,而非酒。

只有情厚或者是遠方來的客人,才用酒招待。

明朝有“南茶北酒”的說法,是指明代的名茶產自南方,名酒產自北方。

南方日照強,氣候適宜,土地肥沃,茶樹長得好,故產名茶,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明人袁宏道對明代的名茶進行了排名,他認為岕茶第一,之後是天池、松蘿、虎丘、龍井。

岕茶產自羅岕屬湖州長興縣(即現代的江蘇宜興),在明朝,芥茶是貢茶。

長興縣產的茶,在唐宋稱之為陽羨茶,到了明朝稱之芥茶。

唐人稱,江南之茶,稱陽羨。

岕茶的生長環境相當獨特,二山之間,中間有條大澗溪,清澈的山泉水在流淌,滋潤著山澗二邊的茶樹,洗漱著茶根。

凌家族人入滇後,尋山地廣種茶園時,不妨參照岕茶的生長環境。

三叔和凌軒頻頻點頭稱是。

老道長又說:

明代酒的品類相當豐富。分為四種,分別是大內酒、大官之內法酒、士大夫家釀、民間市肆所釀之酒。

大內酒一般是明代宮廷自用之酒,由宮廷的太監負責釀造。

大內酒成品的名字也十分講究,滿殿香、秋露白、荷花蕊、佛手湯、桂花醞、菊花醬、芙蓉液、君子湯、蘭花飲、金盤露、竹葉青等,多達六七十種。

大內酒顧名思義,專供宮廷內飲宴使用。

大官之內法酒,是因為明朝的時候,有光祿寺,是外廷負責內府飲食的機構。大官之內法酒就是光祿寺負責監製的釀酒。

明朝士大夫家裡開局造酒,已然成風,就是士大夫家釀。

民間市肆所釀之酒,就是民間平民百姓的釀酒工坊了。

南茶北酒,北方水土重濁,但所釀之酒,反而輕清,與其水土大相迥異。

北方名酒中,清豐呂氏所釀,可稱北酒之最上上品;南和刁氏稍次之。

至於南酒,蘇州的三白酒,還可以飲;但是寧波與紹興所產的三白,以及其他各種酒品,燒灼腸胃。

聽了老道長的話,三叔與凌軒面面相覷:說起來,安徽也算是南方,想不到的是,在老道長眼裡,南方的酒如此不堪!

俗話說得好,不怕沒好貨,就怕貨比貨。

有些東西本來在我們的認知裡,已經是最好的了,但是一經比較,立見高下優劣。

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貨比三家不吃虧”。

三叔說:道長,凌家數代人均有認真學習釀酒,還總結了許多釀酒經驗。直到了這一代,朝廷開放了釀酒專賣,我們還以為有了釀酒的商機。

老道長說:

技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