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南徽北晉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老道長說,凡是被騙的人,都有其內在原因,或是因為貪,或是因為內心有一份執著需求,才能被騙子騙到。

老道長說:

我曾聽說過,在一些城市,賣花人挑著一擔花,綠葉袝著花朵非常燦爛,其實沒有一花是從花枝上生長出來的;楊梅只有熟了才甜,但是熟的楊梅很容易壞,那些人就將不太熟的紅色楊梅,用大棕刷染墨掃染就變成紫黑色;老母雞不再下蛋,肉又老又柴,那些人就在老母雞的尾巴上插上長雞毛,就把它當成小母雞賣。

上述的種種,明代稱為“調把”,就是以次充好的意思。

明代有名的商幫,南有徽商,北有晉商;另外還有浙江的龍游商人,三吳的洞庭商人。

凌軒說:道長,我聽說過晉商,即山西商人,做生意非常了得,能否跟我們講一講,讓我們借鑑學習?

老道長說:好啊!

自古晉商很多,但到了明代,以八大晉商最有出名,八大是指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即祁縣喬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縣渠家、臨汾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

臨汾亢家號稱山西富,資產達幾千萬兩,主要業務在販鹽、賣糧食和開當鋪。

晉商之所以能興盛,還是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春秋時期的晉商,距當時的政治中心較近,他們從晉南解州購入鹽,賣到平陽、安邑等都城,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

到了明朝,朝廷在邊遠的晉北設立了九邊重鎮抵抗北方的遊牧民族,皇帝讓晉商負責這些重鎮的補給,向大同、居庸關等邊關要塞運送糧食物資,條件就是朝廷許以晉商合法販賣鹽的資格,就是給了鹽引,朝廷稱此為“開中制”。

晉商抓住了這個機遇,以鹽業貿易為主,帶動多元化經營,晉商走出了關外,足跡遍佈全國。

晉商經營的核心思想是“窮則思變、艱苦創業、逐利四海、開拓進取”。

從這八個字核心思想,足可以看出晉商具備長遠的目光。

晉商的經商之道非常值得學習。

道一是經商致財,以學保商。

晉商世代累積了財富,並不安於現狀,要求子孫保持學習,以讓家族商業有持續展的可能。

同時學優則商,商優則仕。

明代全國各地出現了許多儒商,就是讀書人改變了觀念,也開始了從商;當有錢後,晉商並不滿足於現狀,他們很關心對後代的培養,並漸漸鼓勵後代從仕,從仕讓家族的勢力更大,營商的範圍更廣闊,從而也讓他們的商業之路走得更穩更廣。

道二是克勤克儉、艱難創業。

晉商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富而不驕,能忍人所不能忍。

拿徽商跟他們比較吧!

徽州的商人在明代也很出名,他們做生意規模很大,但是他們用在個人享受上,也很大方。

徽商在娶妾、宿妓、爭訟等方面揮金如土,但是在自己生活方面卻較為吝嗇。

例如他們的個人衣著很樸素,他們在家的只捨得吃豬油,卻不捨得買肉;即使豐收之年,他們也僅捨得吃稀粥,就粥的菜餚簡單得你想像不到,不是鹽豆就是鹹鴨蛋!

徽商喜歡在外充場面,沉溺在夜夜聲色上。

人們形容徽商好色,說他們看見一個美麗的女人,會停下來看個夠,不肯走開。

很多晉商,從他們的外表和行事方式看,你是看不出來他們那麼有錢的!

從晉商的居所,就可以看出他們處世十分低調,他們只在意居所的保護性和實用性,不讓別人在外邊就可以知道他們很富有。

他們生活隱忍,不張揚。經過歷朝歷代的磨練,晉商形成了他們特有的一種精神,就是進取、敬業、團體精神。

晉商多以合夥共商,合夥人稱為\"夥計\";一人出本,眾人合力,雖然大家並無起誓,卻從來沒有生私藏的事情。

晉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類似祖父向別人借了錢,但是祖父未清償債務就死亡的,他的子孫無論怎麼艱難,只要還有人活著,即使經歷數十年,都會連本帶息為祖父還上這筆錢。

正是這種不忘本的守信態度,不但讓人們放心地投資給他們,還讓與他們有生意往來的人都倍加的放心。

有人曾總結鉅富的晉商經商之道,第一是誠信經商,夥計對於出本的主人,永遠是靠自己的誠信而取得主人的信任;第二是合夥經營,即一人出本,眾夥共而商之,資本只投於眾夥計處,減少了單一經營的損失風險。

三叔和凌軒聽了,互相對視了一下。

凌家子弟從老道長講的晉商經商之道中學到了經商之本,日後為入滇後的經商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