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雲灣看戲(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離開江嶺,一路經過下曉起和上曉起。

在上曉起村吃過午飯後,我們就出往雲灣了。

雲灣在現代時,叫江灣。

上曉起村到雲灣有近15里路,傍晚前剛好能趕到。

一路上我們在田園風光的村道上前行,太陽近西時,我們來到一處三山環抱的河谷地帶,一條清澈的河流東西走向,蜿蜒流入小鎮。

凌軒說,這條河叫梨園河。

我們朝著掩映在高低錯落古樹中的白牆黑瓦的建築,沿著河邊前行。

走進雲灣古鎮,只見一座座別緻講究的宅院有序排列在深深淺淺的老巷中,沿著河岸兩邊鋪陳。

這裡稱得上山清水秀。

我們走過小鎮中心熱鬧的商市街道,雖人來人往,但是乾淨整潔;原來雲灣不但是婺源東大門,還是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6交通要塞。

我們今晚就在雲灣住宿。

我們在客棧放下行李後,就迫不及待走到古鎮的街市玩。

凌軒和陳婉並排著走,蕭遙劍走在旁邊抱著我;蕭樵跟在我們後邊,後面就是一群凌家子弟,我們歡聲笑語地走向古鎮中心的街市。

街市兩邊,看見有許多人擺攤賣雪梨。

凌軒買了幾筐雪梨,讓他們分別送到凌家族人入住的幾間客棧去。

凌軒告訴我們說:雲灣夏秋出產雪梨,這裡的雪梨又多汁又好吃。

賣雪梨的人見我們是外地人,就告訴我們,今天恰逢鎮上一個大族為長輩賀壽,晚上在小鎮中心的戲臺有戲班唱戲。

我們聽了,都很高興。

我們在鎮上逛了一圈,一個凌家子弟就找上我們,說可以開飯了。

雲灣是皖浙贛三省的水6交通要塞,平素來往的旅者和商人、官差絡繹不絕,飯店也很寬闊,可以坐得下我們所有人那麼大的飯館。

三叔對我們說:雲灣的美食很多,來到一定要嘗試!

上的第一道菜是清蒸荷包紅鯉魚,清蒸跟紅燒的做法不同,更能吃到魚肉的鮮甜、嫩滑。

第二道菜是南瓜花,這是一道蒸菜。

外邊是黃色的南瓜花,裡邊是肉泥、加入辣椒、紫蘇、薑絲、小蔥切粒,拌上米粉、精鹽做成的餡,味道非常清新香甜。

第三道菜是糊豆腐。

雲灣的糊豆腐製作跟之前我們一路吃過的有些許區別。

之前我們吃過的糊豆腐是將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加入高湯燜,澆上一勺豬油,加入預先炒香的小蝦仁、肉蓉、香菇丁和筍尖,邊攪拌,邊撒入米粉,最後放入碎香菜,上盤後,再澆上麻油和撒上胡椒粉和蔥花。

是不是看著文字都很有食慾?

雲灣人則更喜歡先用肉沫、香菇丁、豆芽、米粉炒香,再放在豆腐上蒸煮,這樣製作的糊豆腐軟糯可口,尤其適合老人家和小孩子們吃。

第四道菜是雲灣酒糟魚。這是用鴛鴦湖魚切塊煎香後加入酒糟紅燒。棗紅色的魚塊,帶著一股濃濃酒糟的甜香,魚肉入口鮮嫩多汁,風味獨特。

第五道菜是幹筍炒肉。

三叔還為我們每一桌都叫了一碟雲灣汽糕。

這是一種鹹味的米糕,十分像廣東人早餐喜歡吃的腸粉,只是廣東腸粉更薄一點。

雲灣汽糕也是先將米預先浸泡磨成粉加入水成漿,常溫擺放酵一晚;加工時,米漿平攤帶孔的鋁板上,蒸汽自下而上,迅放上肉沫、蔥花、雞蛋等,成品油亮鮮香,口感爽滑。

四叔還拉了飯店老闆過來跟我們講雲灣當地的故事。

老闆說:

雲灣古鎮早在唐代就有滕、葉、鮑、戴等姓在此聚居,由於這裡有山有水,雲霧繚繞,故名“雲灣”。

北宋時,一位道士受恩於婺源蕭江六世祖江文彩;當道士瞭解到蕭江氏一族顛沛流離的經歷之後,就決定為他們族人找一處能讓家族興旺的風水之地。

道士用了十年的時間,走遍江西,為蕭江氏尋找宜居之所。

當他來到婺源雲灣時,看見這裡東有靈山、南有攸山、北有後龍山,一灣碧水從鎮前蜿蜒流過,是一個山水交融的靈氣之地!

道士就告訴蕭江氏六世祖江文彩說,這裡三山環繞,碧水穿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後龍山到靈山有個缺口,只要把這個缺口補起來,就能接通龍脈。

江文彩聽了道士的話,就遷居到雲灣;之後蕭江氏族人在後龍山和靈山之間,填土種樹,用幾十年時間終於補上了兩山之間的缺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