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林煙曉起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夜宿江嶺小鎮,深夜秋天烈,吹動了窗簾,凌軒和我醒了,一起在窗前看故鄉的一彎明月。

第二天清晨,由於我們的窗向東,晨曦早早就從窗簾中透進來,我們也起來了。

凌家一行人,吃完早飯就出了。

我們今天中午會到達曉起村,計劃在那裡吃午飯。

我們還是坐著租來的驢車、牛車,沿著溪流旁邊的村道前進。

一路上只見遠處群山環抱,山上的楓松相間、紅葉繽紛;雲霧繚繞山腰,如在畫中;近處阡陌縱橫,田邊一條溪水潺潺而過,田裡長滿了農作物,長勢旺盛;小溪兩旁長滿了小野花,在秋光中搖曳。

正是:山紅澗碧紛爛漫,出入高下窮煙霏。

走到快中午的時候,只見前邊兩溪匯合,長著一大片樟樹林。

三叔指著前邊說:穿過樟樹林,就是下曉起村了。

樟樹,是民間的神樹,以前每個村都會種樟樹,“有村必有樟”,是代表辟邪、長壽、吉祥的一種樹木。

樟樹存活期長,如不砍伐,可以長成百千年的參天古木。

樟樹根深抗風,樹冠如傘,能為途人遮風擋雨,是人們心目中的家鄉樹。

現代的婺源,許多村落都還有樟樹林。

下曉起村兩溪匯成一河,在樟樹林邊過,流入下曉起村,河水從村旁,譁然蜿蜒,形成曲水有情局。

我們進入下曉起村,只見村中建築整齊有序,村內小巷均鋪青石,曲折迴環,一如棋局;穿過村莊,又是一派田園風光。

我們目的地是上曉起村,所以還要繼續前進。

沿著田間道路行了2裡,就看見上曉起村了。

上曉起村的周圍群山環繞、一水橫亙,河流兩旁,房屋林立;河中架有木橋,互通往來。

走入村中,高門大戶比比皆是,馬頭牆翹長空。

繽彩的遠山、兩旁的白牆黑瓦,倒映在中央的河面上,我們從村中走過,猶如走進了一幅江南風景畫中。

時已近午,我們午飯就在上曉起村的小飯店吃。

店家熱情地從鄰家借來好幾張飯桌和長板凳,擺在門口空地上,才坐得下我們所有的人。

三叔為我們每一桌都點了荷包紅鯉魚和糊豆腐,當然少不了粉蒸肉!

三叔說了,只要還在婺源境內,店裡有提供的,我們都點這“老三樣”!

真是太令人高興了!

但是三叔又對我們說:“離開了婺源,就未必吃得上了!”

除了老三樣,還點了野芹炒幹筍和青菜;三叔還特別叫店家煮了烏黑誘人、軟糯香甜的烏米飯。

烏米飯是江浙一帶的一種特色糯米飯。

農曆四月初八,是江浙傳統的烏飯節;當然了,除了烏飯節,也可以吃這種飯。

當地人用糯米加南燭葉搗的汁混合,將米染成黑色煮制而成;烏米飯油亮清香,據說可以祛風解毒,蚊蟲不咬。

吃飯時,凌軒問起店家,曉起村的村名來歷。

店家說:唐朝時,先輩為避戰亂,南下逃難;至此天剛破曉,抬頭遙看周圍青山環繞、綠水潺潺,近處樟樹成林、地沃草肥、鳥語花香,便決定在此定居;起灶生火,青煙嫋嫋,遁入雲端。先輩有感此地殊勝,故取名“曉起”。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林煙曉起,真是最美的遇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