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李坑儺舞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出的第七天,我們從雲灣來到碧水汪汪的汪口,吃完午飯,繼續前行,目的地是李坑。

汪口離李坑22里路,我們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才到達。

村道依偎著一彎碧水,蜿蜒向前,只見群山環抱之中,一個村落沿溪而建、街巷均有溪水貫通,九曲十彎,溪流之上有許多石、木、磚的小橋。

我衝口而出地說:這裡的小橋流水真像烏鎮!

凌軒聽了說:對,這裡很像烏鎮!

到達李坑時大概下午三點鐘左右,入住客棧放下行裝後,客棧老闆告訴我們:儺神廟前有儺舞看。

我們年輕人立即歡呼,長輩們要休息,就不去了。

客棧老闆叫了個小二帶我們一群年輕人過去看。

遠遠的就聽到了鑼鼓聲響,音調古樸、滄桑,時而高亢、時而悠揚。

來到儺神廟前,這裡有一塊很大的空地,觀眾圍成一圈,儺舞正在表演中!

我們努力擠向前,只見圈中空地上,一些人戴著誇張奇特的面具,跳著如同巫師一樣步伐的舞蹈;在一邊,樂隊正用大鼓、大鑼、大鑔出巨大的聲響,還有人負責唱的。

店小二也不回去做事了,跟我們一起看。

店小二告訴我們:他們現在正在跳《開天闢地》。

演員在鑼鼓聲中,隨著鼓點的輕、重、緩、急,默契地踩著節奏,拗斧、磨斧、闢斧,演員的動作誇張又奇特。

當演員做著一種類似女人的動作時,店小二告訴我們說:這種叫“妮行步”。

蕭遙劍問店小二:這種舞有什麼用途?

店小二說:這是村內的一種祈福和禱告儀式;前不久的中秋節,村內還有舞龍,就更熱鬧了,舞龍會走遍全村每一戶人家,一般會到凌晨才結束的。

正在說話間,演員們就退到一邊去,更換面具及衣飾。

店小二說: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

蕭遙劍問店小二:這些面具是用什麼製作的?

店小二說:這些面具都是用樟木或楊木用人手雕刻而成的。

很快,儺舞又開始了。

店小二告訴我們:他們現在跳的是《太陽射月》。

扮演後弈的演員,動作既古樸粗獷,又簡練形象,雖誇張卻又傳神。

儺舞結束時,太陽也近西了,人們都散去,店小二帶著我們一行人走回客棧。

三叔見我們回來,就帶著我們一起到飯店那裡。

李坑的美食更多,三叔讓飯店老闆推薦,老闆向我們推薦了李坑炙肉、花菇石雞、清燜荷包鯉、李坑蒸雞。

李坑炙肉有點像現代人吃的烤豬肉,不過不用炭火,不用烤箱,而是用燃過的糠灰。

當地人用五花肉,在燒烤前先用桂皮、茴香、胡椒粉、糖、醬油調味,用竹串末端插好肉片後,放在燃過的糠灰上兩面翻動,利用糠灰尚存的熱力,慢慢將五花肉炙至出油滴入火灰中即可上碟。

李坑炙肉顏色油亮紅,外皮酥鬆,內裡脆爽,帶著一股桂皮的甜香味道。

花菇石雞,是用黃山特產山珍花菇與石雞同蒸。

石雞其實跟雞沒有什麼關係,它不是禽類。

廣東人叫青蛙做田雞,石雞也是山中的一種生活在洞穴中的蛙類,因為營養價值高,被稱為“百蛙之王”。

我記得凌家子弟前段時間上黃山前,來到黃山腳下的湯口那晚,就曾吃過“黃山雙石”這道菜。

黃山雙石就是用黃山的山珍石雞、石耳烹調而成。

石雞就是上述所講的生活在洞穴中的蛙類,而石耳是指生活在黃山上的一種地衣。

黃山雙石這道菜,石雞肉質鮮嫩爽滑,湯喝著鮮香濃郁;石耳輕薄細柔,爽脆鮮美。

據湯口飯店老闆說,這湯有著滋補強身、養顏的效果。

李坑蒸雞跟廣東人的板栗炆雞類似,做法不同而已。

廣東人做板栗炆雞是把雞切細件加入板栗同煮,雞肉中有板栗香,板栗浸透了雞汁,更加香甜糯軟。

李坑蒸雞是用整雞,不碎切,先以熱水燙雞,讓雞皮爽脆結實;後下油鍋,炸到七分熟,整雞抹上醬油,再下油鍋炸,瀝乾油後,將雞用大碗擺好,往雞腔中塞入板栗,隔水蒸到雞肉熟爛,即可食用。

現在是秋天,正好是板栗收成的時候,板栗又新鮮又美味!板栗與雞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真是絕配!

李坑蒸雞比廣東的板栗炆雞的香味多了一層炸雞的焦香味道。

飯店老闆對我們說:這道蒸雞可是李坑人春節時期的傳統美食之一。

最是熟悉家鄉路,最是難忘家鄉味。

啊!故鄉,為什麼想起您時,我總是眼含熱淚?

只因我對您的愛,實得太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