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鳳凰南還(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族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十五天下午,我們跟隨鵲湖鎮的客棧老闆上了郭璞峰尋古;回到客棧後,客棧老闆跟我們說了許多郭璞峰山下聚居的家族。

原來在郭璞峰山下聚居的除了鐵令軍王的後代徐氏望族外,還有一個出自名門的張氏家族。

這張氏一族人,實是黃帝的長子少昊帝青陽之五子:揮公之後。

揮公正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明者,弓長為“張”,故揮公之後姓張。

如此看來,郭璞峰其實是一個極其低調的王者隱居之地。

客棧老闆和我們聊得興起,還拿出了自己收藏的寶貝:郭璞的《洞林》古書。

《洞林》本來有上、中、下三卷,是郭璞摹仿古易《連山》而作;在現代時,原書已無處可尋;到了清代,馬國翰在《玉函山房輯佚書》收集了其中流傳的極少一部分。

凌軒把書借了入房間抄寫,我們還來不及看這本書的內容。

這時,一個凌家子弟走進來對我們說,可以去吃晚飯了。

原來長輩們已經在附近的飯店點好了菜,就叫人找我們過去吃飯。

我們去叫凌軒吃飯,凌軒就先放下書,跟我們過去,他很快就把飯吃完,就趕緊回去抄寫。

因為明天一早,如無特殊情況,我們又會繼續出的,時間真的有限!

當我們吃完飯回到客棧,此時小鎮街上的店鋪點亮了燈籠。

回到房間,凌軒正在燈下繼續抄寫。

二哥凌轅走過來接力,讓凌軒先去洗澡。

如此兩人接力,終於在睡覺前把整本書抄寫完畢,兩人還將抄寫的書與原書作了一番核對。

今天走了太多的路,我和蕭遙劍早已睡著了。

一夜無夢,又到天明。

第二天清晨,我們吃完早飯,又趕緊出了。

我坐在車上,問凌軒:此本《洞林》的內容是怎樣的?

凌軒說:我粗略看了一下,記載了卜筮經驗共六十餘例。

我一聽,心裡明白,《洞林》流傳到了明代就已散失。

如果《洞林》能完整流傳後世,將會是後人研究《連山易》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畢竟,《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為《三易》,而《連山》是三易之。

史料記載,《連山》早在兩晉、南北朝的時代就已失傳。

不過,在現代的時候,有學者在在貴州省荔波作搶救民間水族書籍時,現了手抄本《連山易》!

這套書共五冊,據它的捐贈者說,此書是其祖先在民國初年抄寫的,之後祖先定了一個規矩,就是每一代都要抄寫一遍,抄完了,有新的,就要將舊的燒掉來祭祖。

古代的印刷技術不先進,加上天災人禍頻繁,導致古代流傳的著作都因此失傳,實是一件憾事。

我們一行從鵲湖鎮出,一路坐車走了約半個時辰,到了一個叫鳳凰崗的古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