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彭蠡之濱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凌家族人1o3人分乘兩舫,從鄱陽鎮的姚公渡北岸碼頭上船,順著饒河,向著西面的鄱陽湖方向出。

這是我們從安徽休寧出的第十八天。

也許是昨晚和吳伯伯聊得太晚了,今早又清晨出,蕭遙劍和我都覺得有點累,上了船後,我們就立即找了個地方,開啟鋪蓋,就著搖櫓的划水聲,我很快就進入夢鄉了。

矇矓之間,我似是聽到有人在歡呼,睜開眼一看,船上的人都不知去哪了,連旁邊的蕭遙劍都不知所蹤,我連忙爬起來,走上甲板,現我們的船,已經到了鄱陽湖!

我環視周圍,現所有人都下了船,船上除了我,沒有其他人了。

我心裡在想:蕭遙劍也太不仗義了吧?為什麼下船也不叫醒我呢?

我驚奇地看見,眼前的鄱陽湖,是一片廣闊無邊的綠色水草的“海洋”。

我不知道我們的舫是怎樣駛到這片綠海洋裡的!

我向著人們歡呼的方向望過去,只見綠色“海洋”中,有一道蜿蜒伸向對面的白色石橋。

我知道這就是鄱陽湖中的明代石橋,有11oo餘個孔,又稱“千眼橋”,在淺水或枯水期,可從湖的這邊,通往湖的對面。

但是,怎麼我記得這橋的修建年代是明末呢?

難道我記錯了嗎?

我看見家人們正開心地沿著石橋,向著對岸走過去。

我急了,大聲叫道:等等我!

我看見船的那邊,有一條木板可以下船,我立即向著那個方向跑過去。

“往哪裡跑”!

伴隨著一聲斷喝,說時遲,那時快,一隻大手抓住了我背後的衣服,一下子就把我整個人提了起來。

我扭頭一看,竟然是蕭遙劍!

“你剛才去哪兒了?”

我惡狠狠地用盡全身的力氣對他說道,並想伸出肉呼呼的小手打他,無奈遙不可及。

這時,周圍響起了家人們的鬨然笑聲,我抬頭一看,怎麼我還在船上?

蕭遙劍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往被窩裡一塞,一邊給我挾好被角,一邊對我說:“剛睡著,就被你大聲嚷嚷吵醒了”!

我不好意思地問:我睡了多久?

旁邊一個經過的凌家子弟笑著對我說:真沒多久!你掀開被子就跑,還嚷嚷說“等等我”!

他學著我的奶聲奶氣說那句“等等我”時,又引來全船人的鬨堂大笑。

蕭遙劍也笑了,我又羞又惱,連忙說:我做夢看見到了鄱陽湖,你們下船都不叫醒我,正在用石橋走過對岸了,我才著急的。

我的話,又引來大家的鬨笑聲。

這時,一個長輩走過來蹲下來對我說:瑤瑤,你放心好了!鄱陽湖上是沒有石橋可以到對岸的。

蕭遙劍笑著對我說:下船即使不叫醒你,我都可以抱起你下船啊!你作夢都不相信我啊?

現在輪著我不好意思了!連忙閉起眼睛裝睡!

大家就不再拿我來打趣了!

大家都知道,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它又是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湖泊,因為充當著長江中下游“天然蓄水池”的重要作用,被稱為“長江之腎”。

除了江西境內的修水、贛江、撫河、信江和饒河,這五條河流匯入外,還有廬山群峰所有瀑布、溪流,都流入鄱陽湖;鄱陽湖的水,滋養著一方水土、潤澤著各方人民,向北匯入長江。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曾滿懷嚮往地描寫鄱陽湖的秋天:

漁歌歡快,響遍彭蠡湖濱;大雁飛到了衡陽城外,就不再南飛了。

詩中所說的彭蠡湖,就是包含了鄱陽湖在內的眾多水系的泛稱;後人則用它指代鄱陽湖。

鄱陽湖夏秋水位暴漲,豐水期,煙波浩渺,與天同碧,是廣闊的漁場;而到了冬春,枯水期,水束如帶,長滿茅草,搖身一變,成了灘頭,是無數南飛候鳥安全過冬的棲息地。

這也是鄱陽湖的獨特景緻之一。

明初的人們不會知道,鄱陽湖在這個時候,的確還沒有石橋;直到明朝末期的崇禎年間,鄱陽湖上會修建一條由三條長石並在一起,長度達3公里長的湖中石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