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鄡陽古城(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從從江西蓮湖鄉的瓦屑壩古渡口出,坐著官府安排的船,進入了鄱陽湖。

在船上,我們無意間與一個船伕聊天,從他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的口中得知了鄱陽湖畔的許多故事。

這一天,已經是凌家族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十九天,我們將乘坐此船三天才能到達我們鄱陽湖航程的終點站:湖口,然後再看官府的相關轉運安排。

如無特別的話,我們將繼續從湖口乘船沿著長江往西行,進入明代湖廣地帶。

所謂的“湖廣”,我們在前邊屢次提及。

“湖廣”是一個行政區域。

元代時,置湖廣行省,管轄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海南和貴州的大部分、四川一部分地方,還有廣東的雷州半島。

明清兩代及之後,湖廣則只管轄湖南、湖北。

自古以來,湖廣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證明湖廣之地,是久負盛名的“魚米之鄉”,是國家糧食生產的重要區域。

言歸正傳。

我們乘船進入湖廣後,到了湖北的武昌府,再到湖北荊州府,到達荊州府的公安後,就需要離開長江,上岸走6路;到達湖南常德府的武陵,再往西,就到達湖南辰州府和沅州;後經貴州銅仁府、貴陽府,到達曲靖府。

這一條路線,在明代叫作“普安道”。

位於湖南的辰州府,即現代的湖南沅陵,沅州則指現代的湖南芷江。

明朝入滇有兩條主要驛道。

由湘入滇的是東路,叫普安道,湖廣的辰州是普安道的入口。

由川入滇的是西路,叫烏撒道,四川的宜賓是烏撒道的起點。

東西兩路,到了雲南的沾益後,就合併為一條驛道,經曲靖、馬龍、楊林,到達昆明。

公元1381年,傅友德的徵南大軍入滇分為普安道和烏撒道東西兩路,雲南安定下來了,明朝用心經營這兩條主要驛道,以保證南方邊疆的統治。

傅友德和藍玉離開雲南後,明太祖留下自己的義子沐英率領軍隊,留駐雲南,在普安道和烏撒道沿途均有設立駐兵驛站,保護官方物資的運輸和商人旅者的安全。

我們掂量著在甲板上也停留了好一會兒了,就決定回到船艙裡,讓其他人輪流上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回到我們所在的船艙,現剛才長輩們趁我們這個艙的很多人離開,就將餘下的人叫到另外的艙待著,關起船艙門,在艙裡用磁碟盛著艾絨和蒼朮粉,點燃,升起的煙,薰香了整個船艙。

中醫中藥博大精深,自古藥書均有記載各種用中藥香料組合來避穢驅疫。

即使到了現代,許多少數民族仍繼續沿用各種中草藥來製作各種香囊,隨身攜帶,以實現“芳香化濁,行氣通竅,祛溼解毒”的日常保健作用。

艾絨和蒼朮的組合,是中醫古法防疫的實用而平價的藥方。

燃點艾草,素來是民間用作驅蚊避蟲的良方;艾絨和蒼朮一起燃點,就能起到溫經散寒的功效。

不過,在燃點艾絨和蒼朮時,除了注意不要引起火災外,還要注意在點燃後,人應該離開現場,且需要關上門在燜一燜,稍後才開門讓煙散去後,人才進入空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