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潯陽江頭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船伕說起他從長江上岸,往遊廬山的經歷。

江西廬山在明代時,屬於九江府管轄;九江,位於鄱陽湖西邊、長江南岸,九江的南面到廬山僅36公里。

廬山的山之北面為九江府,山的南面為南康府,北望長江,東瞰鄱陽湖。

事實上,明代的道路交通對比之前朝代,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洪武年代,就修成了以南京為中心、向外輻射的水6路網路,在水6路的關鍵位置,設定了許多驛站,無論軍隊、仕官、行商、旅人、普通百姓,都可以利用這些驛站作安全、問路和中途休息之所。

我們在黃山上,與老道長聊起入滇的道路時,老道長就曾經說過明朝初年的入滇的官路有三條,分為北路、南路、中路。

從四川馬湖府到雲南嵩明州、四川的會川衛至雲南武定府,這是北路,也是西路。

從廣西田州府至雲南廣南府,再由廣南府至廣西府,這是南路。

自湖廣常德府入貴州鎮遠府,再達雲南的曲靖府,這是中路,也叫東路。

北路和南路少有人走,雖不至於荒廢,但也不安全。

當時老道長還建議我們走中路,因為上任的官員和差役都是走中路為主,這條路驛站最多、沿途較為安全。

自湖廣常德府的辰州入口的,就是中路,亦即是普安道,就是滇黔驛道,又叫作通京大道。

當年傅友德的徵南大軍入滇,是兵分兩路,運載糧草兵器等重物,則用船運,物資用船裝載,沿長江往北走,從四川宜賓出,走的是北路,就是後世所稱的“烏撒道”;而大隊軍馬走的是6路較多的普安道,入口就是常德府的辰州。

凌家人聽了老道長的建議後,選擇的入滇道路就是普安道。

船伕對蕭遙劍說,帶他去看白水河瀑布,並不是哄騙他。

船伕所稱的白水河瀑布就是現代人稱的黃果樹大瀑布。

白水河瀑布就在貴州普定,是普安道的必經之路;普定即現代的貴州安順。

言歸正傳。

我們的船從湖口出,駛過一段支流後,江入長江,溯長江而長。

在船上吃了一個簡單的午飯,睡了一覺。

很快,傍晚的時候,我們的船,停靠在一個很大的渡頭,船伕告訴我們,這裡就是潯陽江。

蕭遙劍一聽就說:難道這就是白居易《琵琶行》裡說的潯陽江嗎?

船伕回說:就是這裡呢!

蕭遙劍聽了很興奮,高聲地說: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船伕大哥,這裡是有一條潯陽江流入長江嗎?

船伕一邊撐竿靠岸,一邊說:不是!潯陽江不是江的名字!而是因為九江古稱潯陽,而長江流經這裡,所以叫這裡做潯陽江。

蕭遙劍聽了連聲說:哦!哦!原來這樣!

潯陽江渡口往裡走就是鎮面,船家早就告訴三叔,說我們可以在這個小鎮入住客棧,粗笨的行李就不要帶下船了,帶上換洗的衣物就可以了,這樣既可以在鎮上飯店吃個飯,也可以休息得好一點。船家說,船上有士兵和船員輪值,不用擔心行李的安全。

我們就帶著貴重的東西和今晚換洗的衣物就下船了。

潯陽江渡口停滿了運載移民的船,有的移民就選擇上岸吃飯,然後回到船上住,這樣可以省下一些住宿費,但是入夜後,泊在江邊的船,可能還有秋後的蚊子。

蕭遙劍抱著我下船,我看見不遠處的臨江,有一幢紅色的三層小樓,三樓有個橫匾寫著:潯陽樓。

我用手指給蕭遙劍看,說:這就是潯陽樓!傳說潯陽樓的題匾還是蘇東坡的真跡呢!

蕭遙劍對我說:這難道就是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裡提及的“宋江潯陽樓醉酒題反詩”的地方?

我說:《水滸傳》是小說,是作者加以想像寫出來的,不是真的生的事呵!

話說《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這本書一經面世,就很受大眾的歡迎;愛好讀書的蕭老爺,早就把這本書收入家中藏書中了。

蕭遙劍說的“宋江潯陽樓醉酒題反詩”的故事,是指宋江怒殺閻婆惜後,被配江州,單獨一人在潯陽樓買醉,寫下反詩兩,並不忘在詩下籤上自己的大名。

小說中,宋江寫的詩中有這麼兩句最能體現他不肯甘於平淡的心: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為什麼這詩是反詩?

因為黃巢就是唐朝末年的起義領袖啊!

宋江也是因為醉後寫的這詩,而逼上梁山了。

這時我們相熟的船伕大哥和其他兩個船伕一起下船去找吃的,他經過聽到我們正在說潯陽樓,就告訴我們:潯陽樓是那些文人雅士吟詩喝酒茶聚的地方,那裡吃飯貴,不要去!要看長江的話,去那邊。

船伕扭轉頭,遙指東邊說:那邊不遠處,那裡有有一個叫回龍磯的地方,是看長江最佳位置。

蕭遙劍一聽,扭頭就想走去看看,凌軒叫住他說:劍弟,先定下客棧也不遲。

我們就跟隨著家人大隊,一起走進鎮裡。

由於明天早上還要上船,也是找距離渡頭最近的客棧入住。

年輕人們眼見定下客棧,就急不及待約起到外邊走一走。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