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以武而昌(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我們的船經過古武昌,即現代的湖北省鄂州市,我們看到了砥柱中流的觀音閣。

古武昌隔著長江與黃州府對望,黃州府即現代的黃岡。

這裡水流湍急,船伕們都在奮力工作。

傍晚時分,船到了江城。

江城,就是現代的武漢市。

現代的武漢市有三大重鎮,分別是武昌、漢口、漢陽。

現代的武昌,要與觀音閣所在的古武昌區分開來。

三國時,孫權因江心觀音閣下的龍蟠磯上現龍鳳呈祥之帝王兆,就將龍蟠磯南邊之地的鄂城,因“以武而昌”之義,取名武昌;此為古武昌由來。

孫權自公安遷來古武昌稱帝,後遷都建業,後代又將都城回遷古武昌,但最後還是遷到建業。

孫權有見蛇山一帶,說此地“依山傍水、開勢明遠、憑墉藉險、高觀枕流”,決定在此築城,該城稱為“夏口”。

“夏口”之名,與“江夏郡”有關。

早在漢朝時,今湖北東部、河南南部的地理位置,是一個十分重要區域,設江夏郡,屬荊州刺史管轄。

三國時,魏、吳是各有各的江夏郡。

孫權在古武昌稱帝,遷都建業後,將古武昌劃歸吳國的江夏郡管理。

公元28o年,晉滅吳,晉朝將吳國的江夏郡改名武昌郡,魏國原來的江夏郡,仍稱江夏郡。

直到此時,武昌才被正名。

不過,滄海桑田,爭來爭去、改來改去,到了隋平陳後,江夏郡、武昌郡都廢止,併入鄂州管轄。

現代的武漢,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足,分踞長江三邊。

但是明朝初年,當我們來到江城,還只有武昌、漢陽兩城。

武昌位於長江東南岸,漢陽位於長江西北岸。

漢陽之所以稱為漢陽,是因為它在漢水之陽,東南鄰長江,與武昌隔江相望。

三國時,漢陽為吳國所踞。

那麼,現代的武漢三鎮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是因為在明朝的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了嘉靖年間,漢水新河道的北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這時武漢三鎮才成鼎足而立之勢。

前邊說及孫權在蛇山築城,該城稱為“夏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