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武昌美食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飲著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三叔為我們每席都叫了兩條武昌魚,一條紅燒、一條清蒸。

清蒸的武昌魚先上桌。

當店小二把那碟魚擺上桌面時,我們紛紛出讚美之聲。

只見大圓碟上那條武昌魚,擺成孔雀開屏的形狀:魚頭和魚尾節切下,魚頭立起,口含一紅辣椒;尾巴擺在魚頭後邊的碟子中間,上邊有一撮蔥絲和薑絲遮擋;魚身巧妙地橫切成一鳳眼魚塊,每一魚塊都包含魚背和魚腩,上放一條紅紅的辣椒幹,擺在魚尾後邊圍成孔雀開屏的圖案。

切成鳳眼的魚身,不多不少,恰好是在座每人都有一塊。

清蒸的武昌魚,口感滑嫩、清香鮮美。

凌軒問:魚清蒸都要下辣椒,是要賣相好,還是口味重?

三叔說:湖廣河湖密佈,空氣潮溼,夏季炎熱、冬季溼冷,長年住在這邊的人,身體內會積聚許多痰溼難清,適當吃辣椒,可以袪寒、散汗、排溼。

吃完清淡的,就吃濃烈的。

店小二給我們上的第二道菜就是沔陽粉蒸。

三叔對我們說:別看這道菜是家常菜,選材最重要,即使都是用五花肉,但只有下五花肉才是最好吃的。

蕭遙劍問道:三叔,五花肉還有這麼講究嗎?

三叔說:當然啦!不是人人都養過豬,但是懂一點豬肉的分類總是沒錯的。五花肉分為上五花和下五花;上五花就是肋排外面那塊肉,稍嫌油膩一點,不太適合炒菜,但是做餡料最好的了,因為夠油份,不用另外下更多的油;下五花是豬的腹部的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不論紅燒、燜煮、小炒都十分好吃。

蕭遙劍說:三叔,這麼說來,這個粉蒸一定是用下五花肉了!

三叔笑著點了點頭,和藹地看著我們把這碟粉蒸肉吃光。

年輕人多,消化能力就是強。

店小二又拿上來第三道菜,紅燒武昌魚。

只見碟上的一條魚平躺著,上面滿滿都是剁碎的醬料,肉眼可見有蔥、姜、蒜、辣椒。

與清蒸魚不同的是,紅燒的濃烈醬料,散出誘人食慾的香味。

凌軒站起來,將覆蓋在魚身上的醬料撥開,露出魚肉。

只見這條武昌魚的背部肉厚的部位,打了一字花刀,一看武昌魚的魚皮,就知道魚先經過慢水細煎,醬料雖濃烈,仍掩蓋不了煎魚的鮮香。

凌軒夾了一箸紅燒魚腩給我,我吃了一口,現這紅燒魚雖香,但辣。

我衝口而出說:辣!

凌軒連忙關心地問:很辣嗎?

蕭遙劍已經給我遞上一杯水了。

三叔笑著說:江城人吃武昌魚,多偏向用紅燒方法,吃辣不見辣、肉質更鮮甜。

店小二又給我們上了第四道菜,店小二驕傲地說:這可是與武昌魚齊名的菜,叫紅菜薹炒臘肉。

只見碟上綠色的青菜混炒的臘肉,一半紅亮、一半金黃透明,色澤十分可人。

蕭遙劍說:能與武昌魚齊名?這麼厲害?

三叔為了不阻店小二工作,就搶著說:一點也沒錯!武昌洪山出產的紅菜薹,是出名的好吃,春節前後,還是進貢朝廷的貢品呢!

凌軒夾了一條菜和一塊臘肉給我,我吃了一口紅菜薹,鮮香脆嫩,帶著姜和麻油的香味,仔細一看,原來廚師炒菜時,下了姜米,然後炒菜時,一定是用了麻油。

一位年幼的子弟問道:紅菜薹怎麼不是紅色的?

三叔聽了,就對他說:紅菜薹生時是全株紫紅色的,炒熟了,就變成綠色的了,也只有綠色了,才算是熟了。

我們還吃了煎酥蝦餅,這邊的湖蝦,自帶別處沒有的清甜味道。

最後的主食,給我們上了珍珠丸子,是一種用糯米、薯米、肉丁粘合的飯糰,這個真是又香又可口。

三叔說:武昌的美食很多,與這裡常年都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有關係。

食、色,性也!

只要有人的地方,總離不開一個“食”字。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