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公安鍋盔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我們今晚夜宿公安鎮。

長輩以及凌軒他們忙著為即將開始的長途跋涉作準備,我和蕭遙劍在客棧無所事事,就叫上一眾同樣閒著無事做小弟,拉上客棧小二,一起在公安鎮上走一走。

落日的餘暉,映照在古鎮的石板路上,整個小鎮金光燦爛。

公安這個小鎮,不大,店小二說它方圓三里,有東、西、南、北四座城門。

剛才我們是從長江的上荊江南岸下船,經北城門進入古鎮,當時我還看到城門上的石牌匾,寫著“大昕門”三個大字,城牆由磚石徹就,雖然不似江陵古城那般恢宏,但是也很結實古樸,看得出城牆的年代相當久遠。

星移斗轉、朝代變遷,公安古鎮歷劫滄桑、屢毀屢建,縣城也曾遷到別處,我在明朝看到有公安古鎮,到了現代,這個千年古鎮,漢磚唐瓦都不復存在。

公安古鎮內的街道,相對其他城池好走,以東、西、南、北四座城門為四角,成十字設計,十字街道上沒有種樹,兩旁全是店鋪,幾間店鋪之間有小巷,小巷內是綠蔭人家。

此時,西邊的太陽,把西城門的影子拖得長長的,倒映在東西走向的街道上,遠遠的可以望見街道盡頭的東城門,雖遠顯小,城樓上的琉璃瓦閃著金光。

公安古鎮作為“七省孔道”,自然是往來商旅頻繁,人們熙熙攘攘,為利往來。

在街道兩旁有很多飯店,在巷子頭和巷子尾有許多小吃檔攤,嚮往來的行人提供各種公安美食。

我們在江陵古城時,凌軒外出採購,留我們一眾老的小的在客棧,就曾給我們送過一種叫“鍋盔”的小吃,原來,鍋盔是公安本地的特色名小吃,在公安吃才是最正宗的。

我們站在小吃店前,看見賣鍋盔的檔口有兩個人,一個在後邊揉麵,一個在前邊製作。

店小二告訴我們:後邊揉麵的叫白案,前邊製作的叫紅案。

紅案負責根據客人的具體要求,現場即時製作。

紅案見客人來到檔口前,就問:鹹?甜?

客人回答後,紅案轉身從後邊拿起一塊醒好的麵糰,切成三等分,將每一等分用手延展開來,鹹的灑下鹽,甜的加入糖粉,然後,再將麵糰反覆揉搓幾下,平展開來,加入半熟的餡料,再包成一個厚厚的盒子狀,鍋盔最後的成品,是楕圓形或近乎圓形的麵餅。

餡料有十多種,肉類有牛肉、豬肉,還有各種瓜菜類,你想到和想不到的,都有!

餡料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混搭,價格不同,隨客人喜歡。

裝了餡的鍋盔,胖胖的,被紅案放入爐膛裡,不一會兒,用鉗子鉗出來,這時,鍋盔大了近一倍!

空氣裡頓時充滿了誘人的香氣。

我們看著有都不由得出“哇、哇”的讚歎聲。

這時,紅案又問客人:要辣子麼?

看到客人點頭,紅案又問:要多辣?

客人回答後,紅案迅地往鍋盔上邊涮上一勺子紅紅的辣椒醬,鍋盔一下子變得顏色異常鮮豔。

紅案又問客人:“吃芝蔴吧?”

看見客人點頭,紅案才舉起一個盒子,盒子下方有孔,從孔子裡搖出芝蔴,灑在麵餅上。

最後,紅案將鍋盔對摺,拿一張幹荷葉包著,遞給客人。

上次在江陵,我吃過凌軒幫我點的甜鍋盔,在這裡,我終於吃上鹹鍋盔了!

蕭遙劍點了一份牛肉的,其他兄弟們也點了自己喜歡的口味。

蕭遙劍要店小二也點上一個,店小二推卻說:這個我們經常有得吃,你們吃吧!

我點了一份豬肉加白菜餡的,不加辣子,鹹的比起那天吃的甜的,香氣更濃,味道更豐滿。

我趁熱咬了一口,外焦裡嫩、麵皮有嚼勁。

在等候紅案師傅一個一個地製作鍋盔時,店小二告訴我們:鍋盔相傳是諸葛亮創制的,行軍打仗時,支爐煮飯不方便,就用這種方法制作可存放一定時間的麵餅,讓士兵隨身攜帶。由於這種麵餅厚厚的,像極頭盔,所以就叫作鍋盔。

我們一路吃著鍋盔,一路走回客棧。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