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明月半彎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話說我們一路前行,到了澧水之濱,今天晚上將在一個垸子裡歇息。

現代的人們都知道,澧水的中上游與長江三峽屬同一暴雨區,降水量特多;澧水的幹流很多,5千米以上河流多達326條。

這就是,澧水為什麼以洪水漲落迅而聞名於世的原因。

澧水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流域跨越湖南湖北,自古“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在兩湖就有許多叫垸子的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在江、湖邊沿地帶,修建起像是堤壩一樣的土牆,包圍著田地、住房,以防水患。

垸子裡的居民看見我們都十分熱情,細問之下,原來他們都是江西移民。

早在五代,乃至兩宋、元明,都有大量的江西人進入湖南,所以,當現代的湖南人稱呼江西人為老表時,江西人不會有半點反感,可能雙方溯源還是血親呢!

當地居民給了一個小院子讓我們擺放行李,又在各家空出十幾間乾爽潔淨的房屋,給我們住一晚,我們過百多人的伙食,居民原本小小的廚房,是滿足不了我們的要求的,家人們就找了一處開闊地,支起爐灶,生火煮飯。

垸子裡的小孩看見忽然來了很多人,十分高興,他們主動來找我們玩,在蕭遙劍的帶領下,一群年紀幼小的子弟,就跟著他們在垸子裡遊玩。

垸子裡的小孩們,帶我們爬上一個小土坡,這裡建有一座土塔,塔裡有木梯,旋轉而上,木梯看起來有近十米之高。

垸子裡的小孩對我們說,在塔頂看得很遠。

他們一次只讓四人上去,這四人下來後,另外的四人才可以上去。

我們是最後一批登上塔頂的,當我們上去時,暮色四合了。

蕭遙劍帶著三個小弟,一手抱著我,一手抓著梯子欄杆,旋了幾下,就來到塔頂。

塔頂是一個狹窄的木平臺,僅有四個小視窗,怪不得一次只准許四人登塔。

一個當地的小孩留在塔的平臺,照看著我們。

他告訴我們,窗子是正東、正南、正西、正北四個方向。

蕭遙劍和我扒在北邊的視窗向外望,吹過的風很是清冷。

只見藍黑的天幕下,一條如白練般的大河,在黑坳坳的原野中,自西北向東南流淌;時有鏡面般的亮光,該是淺水湖泊和池塘。

看!月亮!

聽到西邊的小弟高興地說。

我們不約而同地湊向西邊那個視窗,小弟很配合地退後一步,轉到別的視窗。

果然,看到西邊的天空上,掛著一彎紅紅的新月。

怎麼這裡的月亮是從西邊升起呢?

一個小弟問。

我說:月亮從來都是從東邊升起,春夏秋是從正東方升起,冬季是從東北方升起。

瑤瑤,你那邊是西邊呢!

小弟不服氣地對我嚷嚷!

我思考了幾秒,就說:現在是冬季,月亮在東北邊升起時正是白天,我們白天看不到月亮,直到傍晚時,月亮已走到西邊的天空上,所以當我們看到月亮時,已在西邊天空,它不是在升起,它照常是向西下沉。

聽到我的說話,幾個小弟都圍到我們西邊的視窗邊,一起看著那彎新月。

蕭遙劍說:看,月亮的“臉”是朝西的,即西邊的那半邊亮,這叫上弦月,又叫新月,新月會出現在傍晚和前半夜西邊天空上。夜觀天象,不用看皇曆,也知道現在是月初的日子。

小弟好奇地問:舊月會是怎樣呢?

蕭遙劍和我聽了都哈哈笑了一下。

蕭遙劍說:對應新月的不叫舊月,叫殘月;殘月又叫下弦月,月的“臉”是朝東的,即東邊的那半邊亮。殘月會在黎明和後半夜出現在東邊的天空。

小弟恍然大悟說:怪不得有時候晚上我們看不到月亮,原來能看到的時間,我們可能正在睡覺!

古代人是真聰明啊!

古代人觀察月亮,從新月到新月,大約需要3o天,所以一個月就是3o日。

古時候的農曆日期,就是根據月相排定的,即使沒有皇曆,只要懂得這些天文知識,夜觀天象,就可以根據月亮來判斷農曆日期及夜間的大致時間。

這時,月亮照在澧水上,天上地下,就有了兩個月亮!

這蒼茫又可愛大地啊!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