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衣冠南渡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我們登上垸子小土坡上的高塔,眺望澧水上的半彎明月,寬廣開闊的平原,自天邊飄下一條白練,落在黝黑豐沃的土地上,閃閃光。

澧水經澧縣、安鄉後,會注入洞庭湖,所經之處,潤澤黎民。

我們在塔上遠望時,可見沿澧水兩旁有許多垸子村落,村間、田間,彎彎曲曲的無數小路,像大地的脈搏。

怪不得唐朝雍陶寫過一小詩:澧水橋西小路斜,日高猶未到君家。

我們從塔上下來,走回借宿地點,一路上,我們都很興奮,說著看到的美麗景色的感受。

我們回來時,正好可以開飯了。

走了一天,大家都累了,打來井水,洗洗就早早睡下了。

我們一行人來到垸子,受到當地居民熱情的禮待,除了給一個小院子讓我們擺放行李,又在各家空出十幾間乾爽潔淨的房屋。

這是古人樸素的好客之道,更是因為當地人也是從別處遷移過來的移民。

俗話講: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水往低處流,是水因勢而流;人往高處走的“高處”,並非指往高山高地走,而是指能夠生活得比之前好的地方。

在明代時,江南已成為一個十分富庶之地,而在中國的歷史上,成就江南的富庶,是因為三次的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是指原本生活在中原的文人,南渡長江,來到以太湖為中心的平原,既讓江南成為無數文人心中綣戀的溫柔鄉,也讓原來的水鄉澤國、蠻荒之地,變成人間天堂。

中國歷史上的三次的衣冠南渡,第一次南渡生在三國後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後世的人們經常用“七國甘亂”來形容情況混亂的程度,其實七國,至多是七國,五胡十六國,是多麼亂呢?

三國後,西晉曾一統中國,但是難統人心,司馬昭的兒子稱帝后,傳到孫子司馬衷的手裡時,就生了“八王之亂”。

正當司馬家的八位親王自己籠裡鬥時,北方五個主要遊牧民族,即匃奴、鮮卑、羯、羌、氐,故叫五胡;五胡一看有機可乘,就南下殺入中原,滅了西晉,先後在北方建立了幾十個國家,最有名的足足有十六個!這就是五胡十六國。

在此亂世之中,漢人就遭殃了,當官的會被殺,老百姓被抓了當奴隸,大批漢人向南渡過長江避難。

這就是第一次衣冠南渡。

第二次衣冠南渡,生在五代十國時期。

唐朝滅亡後,中原先後經過了五個政權,歷史稱作五代,即梁、唐、晉、漢、周;中原之外,先後存在過十個地方政權,稱十國。

亂世之中,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帶的民眾,嚮往中華文明尚存的南唐,南渡長江,來到了江南,於是就有了第二次的衣冠南渡。

第三次衣冠南渡,是北宋成立一百多年後,金人入侵,生“靖康之恥”,漢人再次遭殃,這一次,北方計程車族衣冠南渡,在杭州建立了南宋。

南渡的漢人,越來越多,之前從太湖周邊的江南已人滿為患,就向湖南、江西、福建遷移,再是感到生存空間不夠,就再往廣東北部遷移。

像我們凌家,直接跨越山水,遠赴雲南,也只為了家族未來能安居樂業,找到一處遠離戰亂紛爭的桃花源。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