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豬的吃法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陳婉叫了我和蕭遙劍走進吃飯在堂屋,看見家人們已將桌椅擺放整齊。

到了太陽近西的時候,家人們就6續來到堂屋,大家將碗筷擺放好,開始從廚房裡捧出煮好的菜。

三叔專門讓暖鋪的管事從村莊裡請了幾個煮菜很好的廚師,家人從旁幫忙洗切,不多久功夫,就把百多人的菜準備好了。

我坐在座位上,蕭遙劍在幫忙。

這時,船伕走了過來,和蕭遙劍一起幫忙擺放餐具和菜。

說起來,船伕自從在公安上船後,說要跟我們一起去看瀑布,一路跟隨著我們。

船伕尤其喜歡粘著我和蕭遙劍,正確的來講,他看起來特別喜歡蕭遙劍,只是蕭遙劍喜歡以及他專一負責看管我,白天時,無論我們走到哪,船伕都一定在我們附近,吃飯更不用說,他一定爭著和我們坐在同一桌。

船伕見多識廣,經常和我們有說有笑的,和他一起,我們也覺得十分開心。

菜6續被捧上桌,有蒸雞、有醬板鴨,有白蘿蔔、胡蘿蔔、茡薺燜羊肉,還有木耳炒臘肉、黃花菜乾拌冬筍絲等等,我都看不過來了!

凌軒這時走了過來,對我們說:這個臘肉本來要用燒炕的煙火烤燻一個冬天,待到過年時才吃的,我們高價收回來吃了;聽說這種土家臘肉,選用新鮮的帶皮五花肉,放入木盆,加入鹽花,為了讓肉更入味,醃製的時間就花了半個月!請回來的廚師,還給我們帶了一些自家醃製的生豬鮓!

後世人曾流傳一些關於明朝的專制的傳說,例如說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姓朱,禁止民間吃豬肉。

事實上,我在明朝,看到豬肉一直是席中美食。

明代的人們,只要有足夠的錢,肉食還是很豐富的。

豬、牛、羊、雞、鴨、魚,都是民間充足的肉食,尋常百姓最常吃的肉食,就是豬肉。

明代的人們有許多方法烹調豬肉,後世人能想得到、想不到的烹調豬肉的方法,都被明朝的人想到了。

明朝的人們吃豬肉,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吃法,就是凌軒剛才說的“生豬鮓”。

鮓,本是古人用鹽醃製魚的一種方法。

生豬鮓是將半肥瘦的豬肉切成極薄小片、豬皮切成極細的小條,每斤肉中加進二錢炒鹽醃一下,準備一些箬葉。

製作時,一片豬肉加一條豬皮絲用箬葉包起來,放在木桶中,上邊放重物,把水擠盡。

夏季連桶一起放在陰涼處一至二天,冬季放在溫暖處六至七天,要常常擠壓,並及時將水倒出,不能讓豬肉浸在水裡。

到食用時,解開箬葉,釋放出已摟抱一起的豬肉和豬皮,拌進生蒜、上鍋蒸熟,就可以上桌了。

生豬鮓說白了,就是將豬肉先醃後蒸的一種做法,在古代沒有雪櫃冷藏,這也是豬肉的儲存方法之一。

因為生豬鮓風味獨特,故這種豬肉的食用辦法直到現代還在沿用,不過,一般家庭製作生豬鮓多不用五花肉了,而是使用豬頸肉。

在現代,雲南也有一種豬肉的吃法與湖南生豬鮓類似,叫做豬肝鮓。

不過,雲南豬肝鮓製作的方法跟湖南常德的生豬鮓不同在於醃製的配料。

雲南豬肝鮓會用辣椒粉、胡椒粉等香味增加豬肝鮓的風味,是雲南人非常喜歡的下飯菜。

言歸正傳。

廚師送給我們的生豬鮓並不多,本來是他家醃來自用的,只有幾碟,都先送到長輩那桌了,長輩們記掛著我和蕭遙劍,就給我倆用小碟子盛了兩件過來。

蕭遙劍夾了一塊入口,邊吃邊點頭,吃完後,告訴我:入口即溶,好吃!

我不捨得吃,就把餘下的那塊,夾到我旁邊的凌軒的碗裡,這時的凌軒,還在忙,未坐下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