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天地造化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一行人熱熱鬧鬧地在暖鋪的堂屋裡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我們是普通平民,就大夥兒一起在堂屋圍坐吃飯,如果是那些路過的官員或是身份尊貴的客人,他們當然不會和我們一樣坐在堂屋裡吃飯,他們應該是有另外的雅座。

那些身份尊貴的客人,安坐在較為隱私的房間裡雅座上,享用著傭人從廚房裡提過來的、用漆器盛裝的美食。

供我們使用的廚房,只是眾多廚房之一;另有幾間廚房供使用,驛站也有專門用來招呼尊貴客人的廚師。

在吃飯前,我和蕭遙劍看見堂屋的一邊有一個耳房,我們就在門口往內望了望,看見那裡有一些儲物架,架上整齊地擺放著許多個精緻的竹製提匣和剔紅漆制的攢盒。

竹製提匣有幾層,內邊可以放裝了食品的碗碟盤。

漆制的攢盒,內在分隔,直接裝入食品、小吃等,食用時,將攢盒的分隔擺放在桌上作食盤使用,免卻了一堆碗碟盤的清洗工作。

在耳房靠牆的一溜子上了鎖具的櫥櫃裡,我可以透過縫隙,看到內邊整齊疊放著一些漆器食具,例如漆碗、漆碟、漆盤、漆盒等。

這些漆器,即使在暗室裡,仍閃耀著深沉華貴、熱烈神秘的色彩。

漆器在現代,是一種十分貴重的工藝品,很少人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但在明代,漆器作為飲食用具,在貴族或有錢人家,使用十分廣泛。

中國人早在六七千年前,就知道用漆樹的汁液來塗抹木器和陶器,不僅防漏還耐熱、耐磨。

漆器的工藝在明代的展,進入鼎盛時期,剔紅、描金、螺鈿、百寶鑲嵌等等工藝日臻完美,漆器的品種也琳琅滿目,不但食具、就連傢俱都有漆器出現。

漆器作為食具,相比於瓷器,更輕便、更美觀、更耐用,漆器的使用壽命可長達六七十年不壞。

漆器用作傢俱,僅限皇家貴族。

後世人在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掘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魯荒王朱檀的墓葬,出土了一個戧金雲龍紋朱漆盝頂箱,這是一個與現代的24寸行李箱差不多高度的髹漆木箱。

木箱髹漆上,經反覆打磨,能工巧匠在打磨光滑的漆器表面,採用特製的針或細雕刀,雕刻出凹面紋飾;再在紋飾中填入特殊的黏合劑;然後將金箔或金粉填進凹槽中後,將其輕拍牢固、揩拭平整並擦掉多餘部分,使填金的紋飾部分與漆器表面相平。

這個髹漆木箱就是明代皇家出行時或居家用作裝貴重物品的行李箱,箱子外部前後兩面各有四個穿戴鼻,繩子從中穿過可以捆紮固定木箱,木箱左右兩側上部的蛇形描金提樑,即把手,方便搬運箱子。

這個戧金雲龍紋朱漆盝頂箱出土時,內裡就裝著魯荒王朱檀參加祭天儀式時的一身行頭。

在後來的明朝隆慶時期,安徽新安有一位著名的漆工,名叫黃成,他總結了前人和自己的實際漆藝經驗,寫就了一本關於漆器工藝的專著,叫做《髹飾錄》,源遠流長的中國漆藝,積累到明代終成一書。

黃成在書中說:

凡工人之作為器物,猶天地之造化。

乾所以始生萬物,而髹具工則,乃工巧之元氣也!

黃成十分謙虛,即使寫就中國現存唯一的古代漆工專著,仍然認為一切皆是天地造化。

天地生萬物,能工仗利器美材,工巧相合造成器物。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