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天下熙熙(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44天,來到湖南常德的藥王溪村,夜宿官方的驛館:暖鋪。

驛館,又叫驛站,就是官方經營的旅店。

與民間的客棧相似,驛站自古就有。

孟子曾說:德之流行,於置郵而傳命。

置,指的就是驛;郵,指的就是馹,傳命。

其中的驛,指用文書方式的傳達;馹,是指專門派人前往通知。

孟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政權的有效管理,靠的是暢通無阻的上傳下達。

在明代之前,驛和馹,區分得很清楚;如果僅派送文書,還是正常有效的溝通狀態;如果專程派人前往,事情的性質就起了明顯的變化。

到了明代,驛和馹,漸漸不作區分,同等重要。

凡是與交通相關之事,明代統稱為“驛政”。

明代初期,驛遞之制,分為驛站、遞運所、急遞鋪。

驛站負責宣傳政令、傳送軍情、接待來往使客。

遞運所負責運送人員物資、貢品等。

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

明代到了後來,急遞鋪併入驛站,郵傳的任務也歸由驛站承擔。

我回到大明的這一年,是公元1388年,即洪武十九年。

這個時候的明代,不但交通道路空前得到展,每條官道上,都設定了驛站,驛站的設施也建設得十分完善。

但是,在古代是農耕社會,土地限制了大多數人遠行的腳步;就像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樣,土地耕種成了繫結農民在某一個地方的有效工具。

古人常說: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朝難。

古代交通工具不達,醫藥保障不普遍,加上明代的戶籍管理制度,相比之前的宋元兩代,都要嚴厲得多,除非迫不得已,人們是不會出門的。

那麼,使用驛館的,主要都是些什麼人?

且聽我細細說來。

使用驛館的,先是官方上傳訊息、下達政令的人。

我們一行人今天下午剛走到暖鋪門口時,在等候三叔他們先行進入暖鋪登記時,就看見了一騎快馬從院子左邊馳入驛站,後又見一騎快馬從院子右邊飛馳而去,那就是官方的公文傳遞方式。

左邊進入的馬,跟右邊出來的馬,是不同的兩隻馬;而騎馬的人,視檔案的重要程度,決定是否更換人,或幾站才更換一個人。

明朝的驛站建設佈滿全國主要交通要道,就是為了保障上下訊息的暢通。

驛站設有驛官、驛吏、驛卒、驛馬、驛船,還有專門餵養打理馬匹的馬伕。

在明代的中原腹地,馬是官方貴重的交通配置,平民百姓遇到騎馬經過的人,都會自然避讓。

負責傳遞文書的人員,是經過嚴格且專業的培訓,他們不但需要懂得分辨各類事情的輕重緩急,還需要十分注意行動效率。

加急文書的標誌就是快馬上的人,會手持雞毛一支或黑炭一塊,加上那聲聲“特特、特特、特特”由遠至近、飛馳而至的馬蹄聲,幾乎就等於現代那些響起了警號聲的警車。

急件,使用快馬的同時,每到一個驛站,立即換馬前行,中途不得停留,晝夜行走的距離達3oo里路。

但是令現代人想不到的是,日行3oo里路的快遞度,放在古代,也只算排列第三位。

據有史可證,古代的官方快遞度,有四個檔位。

第一檔是日行5oo里路,第二檔是日行4oo里路,第三檔是日行3oo里路,第四檔是日行2oo里路。

舉一個較直觀的例子:如遇軍情險峻等十萬火急的檔案,平時十天的行程,最大可能是壓縮成兩天。

說起來,許多人都不知道:

古代傳遞公文最快的方式不是馬!而是人!俗稱“飛毛腿”!

說到“飛毛腿”,人們也許就恍然大悟!

因為現代人最為熟悉的長跑運動馬拉松的出處,就是一個關於“飛毛腿”的故事。

公元前49o年,波斯人和雅典人在離雅典不遠的馬拉松海邊打了起來,史上稱為“希波戰爭”。

最終,雅典人成功抵抗了侵略者,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雅典統帥米勒狄為了讓故鄉人民儘快知道勝利的喜訊,指派部隊裡有名的“飛毛腿”、一個名叫菲迪皮茨計程車兵,跑步回去報信。

菲迪皮茨從出地馬拉松,一路不停,當到達目的地雅典時,總共跑了42.193公里。

當菲迪皮茨到達目的地,對雅典人說了一句話:我們勝利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