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神話沅陵(1 / 2)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凌家一行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51天,我們從湖南常德的藥王溪村,沿著官道,歷時七天,行程四百多里路,下午的時候終於來到了普安道的入口:辰州府。

明朝的辰州府,管治沅陵,包含沅陵縣、盧溪縣、辰溪縣、漵浦縣四縣。

辰州府,即現代的湖南省懷化沅陵縣。

我們這一晚住在沅陵古城的客棧。

初冬金黃色的陽光照在沅陵古城街道的青石板上,我的心情十分好奇與激動。

我對蕭遙劍說:你知道嗎?沅陵古城在漢高祖時就設定了!

蕭遙劍用奇怪的目光看著我說:那又怎樣?

蕭遙劍當然不明白我為什麼激動。

沅陵古城,這個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古城,在我曾生活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修建五強溪水庫,沅陵古城地勢低,從此淹沒在水下。

現代的人們,只能看到水庫旁遺留下為數不多的半截老街古巷。

而現在,一座完整的古城就在我的面前,我怎麼會不激動呢?!

我想起在現代讀大學時,學習的是歷史,有一次上課時,教授說起成語與地方歷史的聯絡時,就講到與湖南沅陵古城與許多人們熟悉的成語有關。

我問蕭遙劍:你聽過書通二酉、才貫二酉嗎?

蕭遙劍說:我知道!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嘛!就是形容那個人博覽群書、學問淵博。

我說:對!書通二酉、才貫二酉,是指大酉、小酉兩座山,就在沅陵縣的西北!

蕭遙劍恍然大悟說:原來在這裡!我聽說過書通二酉、才貫二酉的典故與與當年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事件中的焚書有關。

蕭遙劍所說的“焚書坑儒”也是一個成語呢!

“書通二酉”、“才貫二酉”為什麼會讓後世人銘記?

當時秦朝的博士官、儒生伏勝冒著誅滅九族的危險,將千卷書簡偷運出咸陽。

伏勝輾轉跋涉,將諸子百家的寶貴書簡,藏於沅陵大酉、小酉兩座山的山洞中,後來將此藏書洞稱為“二酉洞”。

直到秦朝滅亡,伏勝才將全部藏書啟出獻給漢高祖劉邦,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傳後世。

漢高祖劉邦獲得伏勝所獻大量秦前書簡時,龍心大悅,將二酉藏書洞封為“文化聖洞”,二酉山立為“天下名山”。

二酉藏書,非同尋常,藏的是秦前文化得以薪火相傳的重要意義。

二酉山和二酉洞因此成為後世讀書人畢生嚮往和萬里朝拜的地方。

走在我們身旁的船伕,聽了我們的對話,就插話說:馬革裹屍一詞,也與沅陵有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