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茶中聖山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坐在沅陵城的茶店喝茶,天空不期然又下起雨來,晶瑩透亮的雨水順著茶店的屋簷往下滴,就像門前的珠簾。

茶店外,雨點瀝瀝,茶店裡,茶氣氤氳。

時光正好走得很慢,我們樂得跟茶店老闆聊天。

蕭遙劍請教茶店老闆關於無射山的事情,一問之下,我們才知道,茶聖6羽在《茶經》中提及的“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有一座無射山”,在明朝時,曾改名為無時山。

無時山在後來的滄桑變化中,到了清朝,還有記載,但隨著戰亂紛紛,無時山也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言歸正傳。

凌軒喝了一口茶,好奇地問茶店老闆:沅陵屬於偏遠山地,即使出產好東西,也未必受人賞識,碣灘茶又因何能成為貢茶的呢?

茶店老闆說:這事跟唐高宗的第八子李旦被貶謫到辰州有關。李旦到了辰州,喜歡上胡家坪胡員外的千金胡鳳姣,兩人私訂終身。後來,唐中宗退位,李旦被武則天召回朝廷繼位,李旦成為唐睿宗;唐睿宗即位後就接皇妃胡鳳姣進京;胡鳳姣自胡家坪起程,坐船經沅水進京,夜泊沅陵縣城的碣灘山;在碣灘山,胡鳳姣品嚐了碣灘茶後,頓覺香氣馥郁、甘醇爽口,即將其帶回長安,皇帝和大臣們品嚐後都稱讚不已。從那時起,朝廷就將碣灘劃為皇家茶園,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監製,碣灘茶從這時開始,就成為朝廷貢茶和國禮茶。

凌軒聽了就笑說:果然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茶店老闆點頭稱是。

茶店老闆接著說:碣灘貢茶成為國禮茶分贈各國使節,被各國皇家貴族所認識,名聲流傳得很廣。

話說回來。

碣灘貢茶,因曾是國禮茶而名聲遠播。

雖則碣灘貢茶到了明朝因為移種他地而茶味改變,在國人眼中漸漸消失,但是後世的人們在研究《茶經》時,避不開的就是碣灘貢茶和茶中聖山的無射山。

6羽在《茶經》中曾引用唐太宗的兒子李泰編纂的《坤元錄》中所說: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樹。

後世的人們,為了找尋茶聖6羽在《茶經》中記載的無射山,透過對沅陵的山勢、地形、和地貌,結合當地村民的風土人情、民風茶俗,反覆考證,證明了令茶聖6羽讚歎的茶中聖山——無射山,就是位於沅陵西部最邊遠的地方、與瀘溪、古丈兩縣交界的田坳村枯蔎山。

田坳村直到現代,仍保留有濃郁的先秦文化和語言遺痕,被列為國家瀕危方言。

田坳村的人們,崇信巫鬼,喜歡歌舞,尊奉盤瓠和辛女為自己的祖先。

田坳村建有稱之為“太”的辛女祠;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在辛女祠外舉行闔族參與的跳香活動,以茶祭祀祖先,娛悅鬼神。

田坳村流傳現世的各種風俗習慣,與《茶經》中的描述吻合。

現代的枯蔎山,就是6羽所提及的茶中聖山——無射山。

茶中聖山能在後世重現江湖,除了是因為有6羽的《茶經》記載以及流傳,更有賴於有熱愛傳統文化且認真執著於人類文化傳承研究的人們。

文字與書籍流傳後世的作用,除了給予人們心靈的慰藉、人生路的指路明燈,還有成為人類智慧的積累和傳承的載體。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