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巴子古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安坐在茶店,聽雨品茗,跟茶店老闆聊起當地的風俗習慣。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我們喝了好一會兒的茶,雖然有鹹乾花生吃,但是這個時候都紛紛覺得肚子餓了,凌軒看了看外邊,雨停住了,就趕忙付清買茶葉的錢,向老闆告別,帶著我們走回客棧。

在走回客棧的路上,船伕對我們說:巫儺之術在烏江中下游特別盛行,那裡山高林茂、溝谷縱橫、村落稀疏、人煙稀少,卻居住著漢族、土家、苗、仡佬、侗、滿等2o多個民族。

凌軒問船伕說:烏江中下游具體指什麼地方?

船伕說:烏江中下游就是指川、黔、湘交匯之處,主要是指在黔東北的區域,烏江由南至北流經此地,東岸是武陵山脈,武陵山脈向東綿延至湘西;烏江中下游都是崇山峻嶺的山地。

凌軒說:是不是因為多民族聚居才出現巫儺之術?

蕭遙劍說:非也!我曾聽過路的方士說起過,巫儺之術跟古代一個已消失的名叫巴子國的古國有關!

我們聽了都覺得十分好奇!

凌軒問蕭遙劍:巴子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蕭遙劍說:巴子國是周朝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世襲子爵。巴子國的領土很大,東起川之魚復,西至棘道,南及黔涪,北抵漢中。

各位看官,蕭遙劍所說的“東起川之魚復,西至棘道,南及黔涪,北抵漢中”,是指東起重慶奉節,西至四川宜賓,南及重慶、湖北、湖南、貴州四省市接壤一帶地域,北抵陝西漢水流域。

巴子國的國土管轄範圍,算得上很廣闊。

言歸正傳。

我們對蕭遙劍提及的巴子國都十分好奇。

我問蕭遙劍說:巴子國後來為誰所滅?

蕭遙劍說:當年武王伐紂時,率八百諸侯就包含了巴人。滅了商紂後,巴子國受封於周武王,一度因地處邊遠山地,安如泰山,巴子國日漸擴張,曾經擁有包括閬中在內的五座都城,但是巴子國的壯大,引起了中原列強的注意,春秋時,楚惠王就曾經帶兵把巴子國打得落花流水,國力大衰,將漢水流域讓給楚國;之後一直被楚國剋制;到了戰國的時候,秦國滅了巴子國,巴子國所在地,變成秦的一個郡。

一位小弟充滿敬佩地對蕭遙劍說:劍哥哥懂得真多!

蕭遙劍對他說:你多看書,你也會懂很多!

我問蕭遙劍:為什麼說巫儺之術跟巴子國有關?

蕭遙劍說:巴子國被打敗後,巴人紛紛逃往深山野林,巴人帶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與當時的黔中、湘西原有的土著民族融合成土家族,土家族人才是巫儺之術的源頭。

這時船伕接話說:對!黔東北土家族的人確實十分信奉巫儺!他們有過社日、吃社飯、立夏吃蛋、端陽喝雄黃酒、划龍舟等的習俗。有一次,我行船路過烏江中下游,剛好遇到某地流行疫症,我們都不敢上岸,但在船上遠遠的可以看見岸上的端公在渡頭施法。聽熟悉當地風俗的人說,黔東北的土家族人,儺存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家中有什麼事情,都會請端公,例如生病,就要請端公來家裡施法驅邪;求子會請端公衝儺;就連家中要進行大掃除清潔,也會請端公來跳神。

聽了蕭遙劍和船伕的話,我陷入了深思。

我的知識面太狹隘了,我以前一直以為,儺是湘西苗族的特色文化,估不到土家族才是源頭!

我忽然想到三星堆文化遺址,現代的人們不是一直不清楚三星堆的主人是誰嗎?

有沒有懷疑過,三星堆是巴子古國的遺物?

我想了想,歷史上,巴子古國曾受封於周武王,巴子國存在的歷史時間,與三星堆遺址碳元素分析得出的歷史年代相近;三星堆的那些面具,是不是跟儺文化中的儺面具很相似?

況且,巴子國在歷史記載中,有“北抵漢中”,即指領地向北,抵達陝西漢水流域的說法;而三星堆的現地,就是四川廣漢,廣漢的意思,就是廣至漢水,指該地域一直到漢水流域。

巴子國的地理位置,包含四川,也就是古蜀國,而三星堆,現代的科學家已驗證為古蜀國的遺物。

如果說巧合,這也算是巧合吧!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