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太空發展新階段(三)(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十月十二日,緊張的射、對接、裝置檢查6續完成,最後一批人員抵達,未來空間站進入新階段。

全部二十一人和七臺智人機器人分成兩組,姑且稱其為冶金組和鍊金組。

冶金組主要負責開者一號小行星的拆解、冶煉,以及各種資源的分類重組等作業。

冶金組使用的裝置,都是在死亡權杖入軌後,一點點加入空間站的,產能很爛,一天大概能產出五噸鋼,等更熟悉真空加工體系後,或許也會逐漸變成零重力加工系統生產。

別看產能低到這個程度,一整個系列的成本,甚至過地面上一個千萬噸級冶金企業的全部裝置!

鍊金組則使用零重力加工裝置,對地面來的部分原料進行小產能的冶煉,然後將它們打包投回地表。

冶金組的任務更復雜,有很多難題需要天地協同解決,但此時此刻的重點反而是鍊金組。

經過前面幾個月的在舊空間站進行的小實驗,c國在鈉電池方面取得了突破,其中也獲得了很多來自西中洲科學系統的幫助。

獲得突破的是一種被土球叫做十六倍體的鈉電池觸點,前期太空實驗證明,這種觸點原料只有在零重力環境下生產,才能達到量產所需的良品率要求。

所謂十六倍體,就是早前對現有鋰電池體系的能量密度對比度,形成的量化體系,意味著能量密度比現在已經開始量產的四倍體、八倍體,還要再翻番。

普通人不太敏感,不明白十六倍體的意義,實際上這東西單位重量下的能量密度,已經大於同等重量TnT爆炸所釋放的能量了!

如此高密度的能量,意味著在地表、水面、水下載具中使用,可以直接替代傳統液態燃料,甚至全電器化後的表現會更好。

一旦實現十六倍體鈉電池的量產,土球基於原油的整個體系都會受到顛覆,未來不需要再把成品油送到各個加油站,直接在加工點就地燒掉電就能帶來更大的整體收益。

……當然燒成品油電這種事,官方是做不出來的,只有私人急著要用電時才捨得花這樣的本錢。

總之除航空航天用的燃料,絕大部分型別的普通燃油都可以退出歷史了,一方面能降低石油加工體系的裝置複雜度,提高生產安全性,一方面也可以在不增加開採量的前提下,提高石油化工在其他產品類目方向的產出。

所以鍊金組的工作,成了本階段重點專案。

除了空間站裡的幾個人和幾臺智人機器人,地表上還有跨越國界的四十幾個研究機構和企業,過三千名科學家和工程師,隨時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援。

十月十五日,鍊金組第一次試生產完成。

一公斤觸點合金隨太空站垃圾、資料盤,一起打包在一個返回艙裡丟回大氣層,墜落在c國某自治區航天指定靶點區域。

一天後,地表反饋回來的資料顯示,觸點取樣良品率為46.2%。

良品率的計算,是把樣品切分成一千份,一個個通電測試得出的,實際觸點不會有一克那麼大,良品率還會隨著繼續分割進一步提高。

46.2%,實際已經高於尖端材料能容忍的最低良品率一大截了。

可這是太空生產,而且是未來空間站第一次給地表反饋高階材料,投入成本之高,根本沒辦法細算。

哪怕不計算空間站投入,僅材料成本本身,因為天地往返和返回艙在戈壁回收(需要部隊清場)的成本擺在那,每千克良品成本也在五萬c國幣以上,商業化每噸價格至少都要六千萬到七千萬!

地表稍微核算過生產成本和十六倍體鈉電池預計出廠價格。

觸點在電池中的重量很小,十六倍體的實驗室版本,重量比不到千分之一,所以每噸也只多了幾萬塊成本,這麼一看又不多。

把十六倍體其他成本算進去,預計售價也到不了四倍體的四倍,而四倍體的成本,經過大半年的生產最佳化,已經接近前幾年的鋰電池水平。

具備很高的商業化潛力。

鍊金組接下來的任務是提高產能,同時儘可能保證良品率維持在4o%以上,等日產量達到一噸以後,再考慮改進良品率。

短時間內,新材料生產帶來的成本降低,賺的那點錢根本稱不上盈利,該專案主要還是服務於大氣內高能武器計劃。

至今為止,全球生產和銷售的電磁武器、鐳射武器,都缺乏實戰成果,最好的就是c國拿來打了一隻馬上要死的一級小怪獸,其他地區的,最多隻打過小小怪獸。

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電池車車隊帶來的協同問題,把本來機動性就跟不上怪獸度的地面部隊,進一步拉慢了。

能量密度高出一個量級的十六倍體,能讓電磁坦克的體系實現徹底進化。

足夠高的能量密度支援下,傳統的燃油動機根本不需要了,坦克上千馬力的動機,自重都是按噸算的,這部分重量改成電機後還會有富餘,加上油箱、燃油、管道等重量,實現完全電力化後,儲存的能量,遠不止現在的四倍。

這樣的改變,足以實現單戰車具備實際戰鬥力。

這還只是大氣內高能武器計劃的第一步,後續目標是讓高能武器上天,以適應小怪獸的機動度。

該部分的希望,現在由老空間站承擔。

高能武器上天,需要飛行器擁有巨大的電量,反過來講,平時不用武器的時候,電裝置或儲能單元的重量,不都是無用負載嗎?

如果平時額外電力有個去處,高能武器上天的思路不就有了?

外星人章魚早幾個月,已經提供了一份等離子推進器資料,除了用於未來空間站姿態微調,並沒有揮什麼作用。

但該專案並未被放棄,因為科學家們都清楚,要實現太空旅行甚至遙遠星系的殖民,大推力等離子推進器,是個不得不突破的瓶頸。

在材料技術積累還不足的情況下,終於想通了關鍵。

比如能不能把等離子推進器原理,和現有的渦輪增壓噴氣式動機結合呢?

其實參考遊戲裡就會現,裡面很多飛機在擁有燃油推進能力後,還要自帶核動力引擎,它的電哪去了?

答案顯而易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