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年終結算(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十二月,小小怪獸巨鉗事件一週年過去沒幾天,“鯤鵬”同步軌道永久居留空間站核心,執行升軌作業。

與它一起前往同步軌道的,還有五名宇航員,三男二女,以及三臺智人機器人。

鯤鵬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大型的人造飛行器,半徑13o米!

外圈暫時沒有,因為造出來太大,全部完工後,從補給員一號小行星中提取出來的燃料全部消耗掉,都不足以把它送上同步軌道。

現在的人員區為兩個部分,核心柱段實驗區和第一級微重力生活區。

核心柱段,也就是鯤鵬的中軸,採用了古典的圓截面艙段……好吧,就是用最近五號井射上來的大直徑艙段焊接冷焊改裝的。

核心柱段除了維持零重力以支援實驗,也和舊空間站一樣,有少量床位,它連線著三柱支撐結構和接駁艙段。

第一級微重力生活區,位於三柱支撐結構,從圓心出三十米處。

從核心柱段,透過艙門進入支撐結構核心艙,有三個直徑2.5米的通道,通道中間有根柱子,沿著柱子往外遊,就能到達各個區域。

在開始轉動後,這些柱子會變成滑桿,越靠近外面,滑行加度越大,未來還會加裝內部的貨運升降平臺。

達到設計最大轉時,第一級微重力區也只有o.1倍重力,未來主要作為作物種植區用。

升軌作業時,該區域已經建成一圈。

與核心柱段不同,這裡的艙室截面已經變成長方形,一圈總面積近五百平米,過11oo立方,因為有個1.5米寬的側面步道貨運線,佔用了近三分之一的區域,作物區面積只能算一般。

不過太空裡種植作物的瓶頸是電力,面積反而較為次要。

現在第一級微重力區的作物種植還沒鋪開,部分將暫時作為五位宇航員的鍛鍊場所,還有幾個鋪位,能讓宇航員在有一點重力的情況下更好的入睡。

該區預留有擴建餘地,可以在側面加一圈,把側面步道變成中心步道,那個時候才是完全體。

相關艙門已經留好,總共有六個,擴建完成之前這幾個艙門完全鎖死。

第二級重力區,及外段,暫時只有鎖死的出入口,一點都沒建。

鯤鵬有必備的“空調”,但主要依賴放射熱電電池,維持自然熱輻射損失的熱量,等到作物種植規模攤開,“空調”得反過來降溫。

歷時三天,鯤鵬核心完成升軌作業,進入同步軌道,位置定在c國某南部古都正上方。

如果要進一步講究象徵意義,更應該定位在都上方,不過緯度過高,後續綜合損失太大,最後還是選了與未來空間站現在飛行角度變化較小的定位點。

到位後,太陽能陣列展開。

……它的太陽能陣列也分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光伏太陽能,一種是類似太陽能熱水器的燒開水電裝置,後者同時也是空間站溫度調節系統的一部分,相當於“空調”外機,內機控溫排出的熱量也會在這裡集中處理成電力。

現有的太陽能陣列,都在三柱構造的柱子兩側,轉動避開了幾個預定的重力段。

不過受限於未來空間站的工作量,地表運力等因素,內測太陽能陣列只部署了一半,總電量約四十千瓦,夜間透過動能裝置,可維持三千瓦的生存、小型實驗用電,以上都不含熱電電池、儲能電池的輸出。

四十千瓦的電能力,相對於普通只有二三百瓦的通訊衛星看起來有點離譜,實際要種地根本不禁用,這點電,甚至不足以讓第一級微重力區鋪滿一層作物24小時生長,更不用說多層櫃式種植了。

關於夜間用電,鯤鵬還有個後續元件等著組裝製造。

和現有這個維持三千瓦輸出的動能裝置類似,只是更大、更重,需要單獨做一次低軌道射,等到該裝置就位,屆時可以實現十兆瓦內電量,晝夜平衡輸出。

才幾十千瓦電量,就在準備十兆瓦的動能蓄電裝置,好像有點離譜。

可鯤鵬的計劃照明、種植、氧氣再生等常駐耗電,在內外三圈基礎艙完成後,就會達到兩百千瓦以上,包含實驗裝置、內部加工裝置等,突破兆瓦級也不會太久。

總之,鯤鵬作為真正第一個人類文明種子儲存點,電力保障是第一要務,絕不能因為缺電造成人員死亡。

十二月二十日。

開者一號、補給員一號兩顆小行星,被未來空間站吃幹抹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