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月表的任務(中)(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基地至今為止,囤積了三百公斤出頭的月球原產土豆、蘑菇、蔬菜等。

看似挺多,但也沒多少。低重力環境對人體仍然有損害,雖然不至於像未來太空站裡那樣要健身兩小時,仍然需要一定的健身維持身體及心臟機能,專門吃這些月球土產只能勉強能撐到收穫,大概還會餓瘦幾斤。

地面任務當然不會扣得這麼死,剛剛兩口子提進來的四口小箱子就都是食物,包含高熱的巧克力、飲料沖劑、肉罐頭(軟)等。

月球基地此時食物量,足夠讓四人在沒有額外補給且完全不產出的情況下維持六個月。

而本輪由應用一號投送的貨物裡,還有一箱子是宇航員的乾燥便便。

……雖然聽起來不雅,可便便是很重要的物資。

在土球上,c國民眾就在本國和他國,進行了多地沙漠改耕地的改造活動,這種改造主要利用駱駝和羊的便便,素食生物的消化系統不一樣,它們的代謝終產物更適合沙改土壤。

未來空間站建站後的第一時間,就有太空人造土壤專案,既利用人便便加新增物來合成類似土壤的東東。其中也得到過由應用一號帶回的基地外月壤,進行過不少前期工作。

現在配方和相應的微生物群落是現成的,跟著合成就行了。

合成可種植的土壤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兩口子還要帶著智人機器人兄弟們建設月表上個玻璃種植房。

有的同學肯定會奇怪,為什麼不能無土栽培?

不是不能,而是不划算。

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碳、水、氮磷鉀,其中碳在月球上最頭疼,如果使用無土栽培,那植被生長所需的碳幾乎全都要由地表送上來,後勤壓力很大。如果利用人員做中間環節生產二氧化碳之類的碳素載體,種植產量又會受到限制。

此外無土栽培十分懼怕斷電的情況,假如基地出現電力異常需要維修好幾天,無土栽培的植被可能全死乾淨。

有土的情況就不一樣了,月壤裡本來就有碳和氧,透過土壤環境,利用微生物群落將之解離出來,能供大幅度緩解碳素窘境,氣體迴圈系統裡蒐集到的沉積碳只在必要時用。

第一代的月球土壤還無法釋放足量的碳,問題也不大,只要保持水分多種植幾輪,就會逐漸改善,變得越來越接近真正的土壤。

碳的另一個來源,則需要等待工業系得進展。

月球受到隕石衝擊時,透過光譜分析,人們認知到月球上有甲烷,既天然氣主成分ch4,但很可惜,至今為止還沒有現天然氣集中儲藏點。

由於甲烷能夠較為簡單的形成水合物(可燃冰),所以現在希望被寄託在冰層及周邊。

飛行員此時就在冰層旁邊,為尋找甲烷庫做準備。

介紹飛行員任務前,必須提月球的來歷。

現今土球科學界接受度最廣的月球起源是撞擊論。

該論點提出,在太陽系重生(前一顆恆星爆炸形成的星塵雲重新因引力作用逐漸凝結成恆星及其附屬行星)後沒多久,土球被一顆足有自身一半大小的競爭對手撞擊。

這裡的競爭對手不用引號,因為它就是當時無數行星備選者之一,這類天體展到一定重量,就能借自身引力逐漸清空(拉過來合體)周邊小行星,成為一定範圍內唯一的繞日天體。

撞擊十分巨大,岩漿被拋灑到上百萬公里外,這些丟擲物質再經過數億年的引力作用,以類似行星形成的方式清理掉所有石塊,變成了現在被土球潮汐力鎖定(永遠一面面向主行星或恆星)的大衛星。

該觀點被多數人認同的重要一點,是它提出了一種月球被潮汐鎖定的可能形成原因,且從引力角度分析,十分合理。因為從外界捕獲的行星不但難以形成近圓軌道,更難恰好調整到被潮汐力鎖定的程度,不過死活不信的也可以推給時間與巧合的偉力,一切還要看現場證據。

最近數十年的遠端觀察與登6取樣結果也顯示,月球物質組成與土球具備高度同源性。

撞擊論被基本確定,由此就能十分容易的判斷月球的資源儲藏情況。

當然大家分道揚鑣數十億年,因此差異也很大。

月球沒有液態水,這比較容易理解,在晝夜溫差達到3oo攝氏度的月球,大部分地區的水會週期性的變成蒸汽,哪怕在體積、壓力不但變化下讓岩層產生一絲一毫的洩露,經年累月,也會逐漸以蒸氣形態飄散到月表外面,被太陽風吹走。

月球沒有大氣保護,因此常年受到宇宙射線影響,不論射線命中原子核機率有多小,在以億年記的時間長河裡,都會變成1oo%生,氦三、氚等放射性的同位素比較多,也是理所當然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