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天基電網的瓶頸(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新型常規軌道動機的測試工作,也是為未來空間站調整軌道度和角度的工作。

未來空間站早前捕捉冰質小行星的時候進行了軌道變更,與赤道夾角為7度,中間借修正軌道自動下降,進行了一些調整,現在夾角還有6度。

主要是裝置、材料、待裝配零部件太多,總質量實在有點大,專門去做變軌一次消耗資源太多,影響各方面進度。

現在月宮方面的物資供應降下來,地面已經可以提供足夠的燃料用於多次微調。

關於燃料問題,地面也有些爭論。

月宮的工廠區部分功能已經啟動,可以自制氫氧燃料,除了從軌道接應貨運組的貨物,還有額外的量。

不過時間方面存在一點問題,從八月底開始,月宮所在位置要經歷長達四十四天的夜晚。

氫氧儲備重要性在夜間更高,缺乏大面積光伏供電的情況下,龍珠核電或電網隨時出現一點什麼電力狀況,都可能需要需要大量的氫氧,啟動氫燃料電池維持基地內的氣體清潔度、保障水迴圈系統不結冰。

而在月表天亮時的幾十個小時裡,是裝置出故障最頻繁的時刻。

總而言之,月宮暫時還不能作為一個穩定的燃料提供方,兩個空間站現階段仍然需要地表提供燃料。

這些燃料和之前一樣,都是以固態冰的形式送上天,空間站自己出電力進行電解,或留作水資源儲備。

回到動機。

每臺新式動機上天后,需要經過六次共9oo秒的點火測試,每四臺一組,預計進行二十二組測試後,將未來空間站調整回赤道軌道。

回赤道軌道後,向c國南方古都上方鯤鵬空間站輸送物資需要更多的燃料,不過現在大部分工作都由使用電推系統的應龍三號承擔,額外消耗比較小。

好處是赤道軌道對包括地月轉移軌道在內,對各個軌道的投送消耗更為均衡,長期還能節省一點資源。

九月中旬,地面做了個決定,把鐳射能量平臺驗證機送去月球軌道,為月宮提供應急電力補充。

衛星電網不是新東西,科幻化的概念很早就有。

可惜放到母星上有幾個大問題解決不了。

太空裡鐳射傳輸有鐳射轉電後再射新鐳射給下個鐳射能源衛星,和鐳射反射兩個方向。

鐳射轉電不管用光伏還是燒開水,都要造成幾乎6o%的浪費,真空環境的密閉式燒開水,也高不了幾個百分點,明顯不能大規模應用。

鐳射反射其實更困難。

作為一個行星級的太空電網,單鐳射一千兆瓦已經是下限,如果做成同步軌道3機覆蓋全球的方案,往少了算也得1oo到15og瓦級。

在該能級下,哪怕只有十萬分之一的能量轉為熱能,也沒有任何冷卻方案能保證反射鏡長期執行的安全,在人類找到“絕對反射”方案前,不存在實現可能性。

替代方案只能是增加衛星數,降低單鐳射功率,以現有人類科技,相保證衛星電網長期不間斷傳輸,少說也得三百顆衛星往上。

但電網衛星還是小事,真正的問題是大氣本身。

大氣不但抵擋著紫外線,它其實抵擋著一切來自外層空間的能量,1g瓦的鐳射打到地面,也會變成一個幾百平米的光斑,剩下的最多不過1%功率。

鐳射穿透大氣還會有另一個問題,它會導致路徑上的氣體分子粒子化,粒子化後它們更容易被太陽風帶走。

總之只要有大氣,衛星電網就一定是假命題。

月球就不一樣了,不用組電網,以幾顆衛星各自慢慢蒐集能量,依序對地面進行單對單傳輸,沒有大氣損耗,只在轉化時會浪費一波,勉強可以接受。

鐳射能量平臺驗證機送去月球軌道,契機不在於月宮的需求,而是經過九月初的太空實驗,地面論證後,放棄了一兆瓦的傳輸方案,改為十千瓦輸電。

兆瓦變十千瓦,縮了一百倍,也側面證明著材料學還有太多不能應付的情況。

鐳射輸電差點就無疾而終,論證時還有人說十千瓦不如微波輸電呢,那個轉化率還高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