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文明”(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九月底,次在同一個月中抵達繞月軌道的第二艘旱魃貨運組。

這是一批特殊貨物——“文明”。

文明是什麼,不同地區不同習俗的民族給出的答案或許都不同,送上月表的文明相對比較狹義。

其一是種子,野生稻、野生玉米、比花生大不了多少的野土豆,經過人工訓練的水稻、小麥、大豆等,共計五千種作物種子。

每種種子重量在1oo克到十千克不等,五千種共計四噸,含種子、容器、貨架、保護裝置在內的,降落在月表前是總計三十噸的數個貨箱。

類似於地表上的末日種子庫,它們作為人類文明非肉類食物、飲品、早期織物的來源,既見證著人類的文明史,同時也作為備份存在,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啟用,消除某些代際積累的基因病。

與地表不同之處,在月宮不會用冰山或冰層保護它們,它們會在各自的保鮮箱裡,直接被拉到零下8o度低溫。

這個溫度本身不特別,唯一的理由是地下儲存庫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長期以該溫度運轉。

過低的溫度,會把種子凍死,但種子冷凍終究和人體冷凍不是一個層級。

人類的體型過大,既無法快冷凍也無法快解凍,降溫和增溫的過程,冰晶生長都會對細胞造成破壞,是所謂人體冷凍的痼疾。

種子比較小,這次在地表專門為本次的“文明行動”,設計了一套快冷卻裝置,種子不論大小,都會在最多兩秒內完成整個冰封過程。

快冷凍,能夠確保水分凝結出的冰晶顆粒足夠小,並且分佈足夠均勻。

地面也進行了批次解凍實驗,證明解凍後的存活率能普遍達到7o%以上,含水少的種子,解凍存活率能過9o%。

種子存活到種植成功不是一個意思,但作為一種參考,能比較直觀的理解這種月球常年儲存種子技術意義所在。

作物的種子,在零度到零下2o度,只有少數幾個品種能儲存成千上萬年,絕大多數的儲存期限都在百年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幾年。

高低溫冷凍,能讓種子的儲存年限延長至最少兩百年,有足夠長的儲存週期,就只需要一個不大的實驗室,按順序取出種子進行種植培育下一代種子封存。

“文明”的第二部分,動物。

有兩個組成部分,標本、表皮組織樣本和毛樣本,以及數字資料。

不含人類,覆蓋了約兩萬個物種,從單細胞動物到北極熊都有。

兩萬種,顯然覆蓋不了土球的全部,甚至連昆蟲一個綱都只能記錄一點點。

只因從土球到月球的運力十分寶貴,因此篩選標準十分嚴格,裡面的動物,都是在生物進化史和文明史上多少有一定地位的物種。

最小的,例如綠藻、藍藻等氧氣應供應商,沒有它們,土球今天恐怕還是個冰球。

昆蟲如蜜蜂,作為植物進化史上的專業生物,哪怕是現在也影響著全球生態鏈,如果使用神秘力量讓蜜蜂一夜間完全消失,人類文明在六年內會徹底崩潰,沒有任何蝴蝶等傳粉生物能取代它的地位。

又例如沒有人喜歡的蚊子,不管是否承認,蚊子都是讓免疫系統長期保持活性的功臣,在這個體系裡地位與未加熱過的生水差不多。沒有蚊子,很難想象人類的免疫能力會退化到什麼程度,屆時別說外星球,哪怕在太空站裡都可能因突然出現的生物汙染導致人員全滅。

比昆蟲大一號的鳥類,樣本佔比也比較多。

其實人類的現代農業與部分工業,就建立在土球無數年積累的鳥便便上,鳥便便及其化石,是人類已知並且能以較低成本開採的,唯一一種磷肥來源。

如果沒有怪獸危機,除了前面提到過的淡水危機,有可能引下一輪世界大戰的,很可能是缺乏磷肥導致的食物危機,因為鳥便便的積累度,可沒有人類消耗度快,化石形成的磷礦也遠稱不上豐富,它們會在石油之前先行枯竭。

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本身是哺乳動物的一員,對毛茸茸的哺乳動物有天然好感,但在“文明行動”的標準中,還是保持了剋制,整個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只有不到一千種入選。

在這一千種裡,各種老鼠樣本就佔了二十幾個!

從血緣上講,人類和老鼠十分親近,人類可在哺乳動物範圍內追溯的祖先同樣是住在地洞裡的鼠形生物。

從文明史出,老鼠給人類帶來的瘟疫,及其所誕生的相關文學作品,不勝列舉,西中洲那場鼠疫只是死的多,並不是唯一。可以說老鼠是除人類自身外,殺死人類最多的生物……不準確,其實老鼠並不殺人,它們只是病菌的攜帶者而已。

再看科學角度,白鼠實驗,是各種生物學門類學生入門,哪怕是個外科醫生,也必然先得給老鼠開刀和縫合,才能走向手術檯。從親緣和成本角度看,白鼠實驗是將實驗目標最終導向人類,唯一可接受的起點,實驗人員順便也可以為曾經因鼠疫死去的人“報仇”,心理負擔也相對較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