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紅星計劃(1 / 2)

小說:塔防戰略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數字資料並不能見證時間的長河。

理論上數字資料儲存能以千年計,可前提是旁邊不要出現磁暴,數字儲存裝置不能徹底斷電(電池)等情況,誰又能保證上千年的時間裡,儲存點不遭到磁暴打擊,畢竟磁暴在太空環境下十分常見。

地表送到月宮的“文明”數字資料部分,並不會永久封存起來,它們要經過至少兩次備份,才會以硬碟陣列的形式被存放在地下。

也就是說月表上會有三份“文明”的數字資料。

它們任何一份被現篡改、自然損壞,都需要立刻檢查備份及斷電儲存地,進行恢復。

除開月表,鯤鵬空間站也會儲存一份,沒有離線資料,但標本會再送一批,該投送要等到明年年初裝修任務不緊張的時候。

未來空間站則不做整體儲存,但可以隨時調閱鯤鵬空間站和月宮的資料。這主要考慮到未來空間站軌道高度不利於它長期存在,一旦與地面失聯,必然要想辦法升軌或拆開來與鯤鵬匯合。

之後如果地表工業鏈還在,或者還會送一批副本去紅星軌道。

紅星軌道站計劃,也於xx24年c國生日的時候啟動。

與最初的應龍三號計劃相比變化很大,紅星軌道站會是一艘真正的太空飛船,含兩套旱魃乙B型核動力推進器。

旱魃乙B型為了適應機器人控制飛船,做出一定犧牲,工作溫度降低到195o度,比衝僅92o。

這麼點比衝要跨過行星之間的距離,會消耗掉與載荷相當的燃料,但考慮到單程任務的性質和成功率,還是決定奢侈一把。

本次的載荷空間站,是個25米長,最大寬度9米,最大高度7米的幾何船形物,反正整個結構都在未來空間站完成,滿足一下大家的審美需求很正常。

但這個幾何物也不是隨便亂弄的,和正常空間站一樣有功能區,包含駕駛艙、兩個側面接駁口(含減壓艙)、實驗室、生活區,以及一個主貨艙,一個紅星大氣降落器用貨艙,降落器其實是一種能和智人機器人合體的揹包,可攜帶二十公斤的額外載荷,能直接從側面接駁口出去。

不含主推進器和燃料艙段,空間站計劃總重量12o噸,將攜帶八臺專為紅星情況設計的智人機器人,以及兩臺空間站專用版智人機器人(情報員、駕駛員),總計十噸各類計劃投送到紅星表面的物資,主要是穿透大氣的降落系統比較費重量,確保成功率和重要物資安全的情況下十噸已經是極限。

紅星任務啟動,飛船方案做出來了,但是距離真正任務啟動,還有很長的時間。

原因是視窗。

土球到紅星路徑較佳的視窗期,每26個月一次,視窗持續時間兩個月。機動方式是在軌道上執行一次霍曼轉移機動,讓航天器軌道直接繞過太陽,在太陽的正對面,達到遠點與紅星匯合。

這種機動方式的優點是提前規劃軌道難度相對較低,可操作性高,航天器最終被紅星捕獲的成功率有一定保障,燃料消耗勉強可以接受。

還有一種方式,引力彈弓機動。

既航天器先飛到繞月軌道,不需要減,藉助月球引力造成的航跡扭曲,進行一波加,一段時間內由月球引力賦予的加度,就成了航天器額外獲得的ΔV。

理論上引力彈弓機動會更節省燃料,但可操作度極低,過程中任何一點精度誤差,都很容易把航天器甩到紅星黃道面之外的地方去。

旱魃乙B無法確保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一定能挽回引力彈弓失誤造成的航行偏差,因此還是用傳統方式。

視窗和視窗並不一樣,因為行星軌道不是真正的圓形,每個交會視窗,兩個行星都會前行一段弧度,有時候相對距離會稍微遠點,有時近一點。計劃啟動後的兩個月,其實就是探索紅星十幾年才有一次的最優視窗,但怪獸危機開始後為了確保兩個太空站和月宮的進度,顯然沒能照顧到紅星的次要需求。

所以至少要等26個月以後,紅星軌道站飛船才能射。

可是地表的局勢,工業鏈能不能頂住26個月又很值得懷疑,綜合各方面考慮後,c國才決定現在啟動紅星計劃,預計在明年二月之前,把紅星任務所有的零部件、機器人、貨物都送到未來空間站,慢慢進行組裝。

十月中,應龍二號和北方之星二號都從月宮出回到未來空間站。

空間站裡部分人和機器人放下手頭工作,對兩艘飛船更換新型長壽命動機和相關的自動控制韌體,進行全面安全檢查。

雖然為了確保執行效率,電磁射井系統允許一定的射失敗率,但在人員安全相關事務中,仍然會採用更為嚴謹的標準,所以地表送人上天的載人器,都要在組裝完成後接受至少一個月的檢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