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意外的收穫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大明永樂二十一年,九月初,沙城。

老皇帝朱棣的第四次北征出兵已經一月有餘,依然毫無所獲,裹挾著整個韃靼汗庭躲進大漠深處的阿魯臺,更像是憑空消失了一般。瓦剌和韃靼的內訌,讓阿魯臺損失慘重,更不敢與明軍正面交鋒,這一次躲的更加徹底,連用於襲擾的小股散兵都沒有派出一支。

大明中軍帥帳,朱棣一臉怒容的坐在帥位之上,下面的文武官員們一個個都低頭噤聲,不敢妄言。這也難怪,跟隨聖駕北征已經快一個月了都沒有找到阿魯臺的主力,讓文武大臣們也是有力無處使,一個個都在心裡詛咒阿魯臺這個該死的大老鼠,去年北征時剛剛躲過了數次滅頂之災,這明軍才一走他就又打進來了,他哪怕是消停兩年也好啊!

去年好歹還和阿魯臺交鋒了幾次,小有斬獲,又重收朵顏衛,也還算說得過去,可這次再來,三倍的探子在漠北四下搜尋他的蹤跡卻毫無所獲,只找到幾個依附於他的小部族,可這樣無兵無勢的小部族,打他們都是浪費時間。老皇帝雖然揚言這次不掃平阿魯臺絕不回師,可誰都知道,這得建立在找到阿魯臺主力的前提下。

阿魯臺這隻大老鼠不露面,明軍想要擊敗他,就只有深入大漠一個辦法,這對於明軍而言是風險很大的。十四年前,老將軍丘福就是因為不信邪,一直追著本雅失裡進了大漠深處,結果全軍覆沒,這也才讓老皇帝興起了第一次御駕北征的念頭。

如今是進不得,退不是,難道真要一直耗到阿魯臺在大漠裡活不下去了?老皇帝朱棣在生悶氣,眾文武也束手無策,正在朱棣抬起手想要把書卷摔到地上開始火罵人的時候,一個大家都好多天沒見的身影伴隨著一聲拖長的“報~~~~~”進入了大帳。

來人直接衝進了大帳,跪倒行禮,欣喜的說道“啟奏陛下,沙城西北現阿魯臺部將阿失帖木兒的蹤跡。”朱棣已經舉起要摔東西的手緩緩放下,看了眼前的人片刻,知奴莫如主,看看馬雲的表情,朱棣就知道一定是有大好訊息了,故作鎮靜的將書卷扔到案几上,冷冷的問了一句“哦,原來是馬提督啊,多日不見,朕還以為你一去不回了。”

馬雲這個上任不久的大明任東廠提督,能兩次自告奮勇的跟隨朱棣遠征,就是想要讓東廠也沾點軍功。這一次眼看著老皇帝因為找不著對手而焦急,便向朱棣請命後親自帶領東廠屬下做起了探子,起初對於這個自願承擔責任的屬下,老皇帝朱棣是很讚許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日一無所獲,最初的讚許也就變成了責難。

這東廠提督馬雲也是急了,親自上陣,施展了特務機關的全部手段,還越走越遠,而且,他這運氣,也真是好的出奇,因為這阿失帖木兒本也是故意露出行蹤的,就是等著明軍的探子找到他,可偏偏,就讓東廠找到了!

這一下,眾文武大臣心裡皆是咯噔一下,特別是楊榮和張輔這些堅決主張裁撤東廠的人,更是心內大為焦急,這東廠要是有了放得上臺面的戰功,那再想提裁撤,可就真的是難上加難了。當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位東廠提督的身上。

馬雲自然也深諳老皇帝的脾性,調整了笑容和語氣,用讚頌的口吻說道:“全賴陛下洪福齊天,皇威浩蕩,才讓臣等得此佳訊。那阿魯臺手下部將不和,阿狼尼受寵獨大,排擠同僚,阿失帖木兒備受欺壓,忍無可忍之下憤而率部族全體出走,約有五萬之眾。”

聽完奏報,朱棣的眼睛亮了,面上全是抑制不住的喜色。楊榮張輔等人心中卻轟然一聲,這下完了,五萬人的戰功,這還了得!這東廠,以後還真是可以揚眉吐氣,挺直腰板了。

帳下的眾文武們也忽然有了生氣,議論紛紛,可說的基本都是一個想法——迅追上去,圍住,全殲,然後順藤摸瓜找到阿魯臺!老皇帝朱棣喜滋滋的看著眾文武,任由眾人議論片刻之後,嘴角才泛起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一看見這個笑容,眾文武的議論就漸漸停止了,大家都還清晰的記得,去年的北伐雖然一鼓作氣掏了阿魯臺的老窩,卻讓狡猾善逃的阿魯臺先跑了,沒能殲滅阿魯臺的主力,在眾文武議論紛紛下一步怎麼辦的時候,皇帝陛下也是露出了這樣的笑意。

然後老皇帝在大家的一片驚愕之中命令張輔向西疾行二百里紮營,挑選好地段等著伏擊兀良哈部,當時很多文武都以為老皇帝是被氣糊塗了,可最後事實卻證明這位偉大的皇帝陛下似乎是能未卜先知,那一場伏擊戰,打掉了兀良哈部的主力騎兵,讓他們降的降跑的跑,再也無法囂張,更讓大明冊封一個和義王就重新收服了朵顏衛。

現在,又看到皇帝這樣的笑容,大家就都不再自作聰明的提議,等著皇帝說話就是了,朱棣看大家都安靜下來,才緩緩說道“好個東廠提督,馬愛卿,如果你的情報正確,朕自會封賞,你先先起來吧。”

馬雲謝恩後起身入列,朱棣目光轉向遠方,沉聲說道“諸位,去年殲滅兀良哈主力騎兵,是不得不為,不打掉他的獠牙,他轉過頭來就還會咬你,可今時情勢不同,這是阿魯臺自己斬斷的利爪,我們就沒有必要再費力殲滅了,以夷制夷之策,還得用這些利爪才行。”

眾人紛紛點頭應和,朱棣聲音一變“張輔!”武將第一位的張輔立刻出列行禮“臣在!”“命你率兵五萬,追上去,圍住他們,記住,圍而不打!”“臣領旨!”朱棣繼續喚道“楊榮!”文官第一位出列行禮“臣在!”“準備勸降詔書和受降封賞事宜。”“臣領旨。”

朱棣說罷,忽然饒有興致的看著楊榮說道“勉仁啊,你這內閣輔應該是在京師的紫禁城裡審閱奏報的,如今卻要隨朕來此枯守軍營,也實在是委屈愛卿啦。”

楊榮一聽這話,心裡暗道不妙,連忙翻身拜倒“能追隨陛下左右,乃是臣莫大的榮幸,哪裡會有委屈,若不是士奇抱恙,臣還沒有這個機會,臣還要多謝他才是。”朱棣點點頭“是啊,只可惜士奇不在,我大明這朝堂之上,膽識最高口才最好也最機敏的,還要數他,去年就是他隻身前往朵顏部勸降成功,若是他在的話……”

朱棣話未說完,楊榮已經慨然說道“陛下無需憂心,士奇能做到的事,臣也能做到,臣向陛下請命,親自前往敵營勸降,不成功,誓不回營!定不負陛下隆恩。”朱棣一看激將法又奏效了,心情更是大好,哈哈一笑“我大明朝堂文武忠勇若此,看他草原韃子還能如何猖狂!”

眾人齊聲道賀,山呼萬歲,馬雲卻不屑的撇撇嘴腹誹不已,小聲對身邊的海壽說”這些大臣一個個倒真會演戲,猜出了裝猜不出,知道了裝不知道,看破了依然裝傻,處處要體現得陛下英明神武斷事如神,他們還整天譏諷咱們這些太監拍馬屁,可相比之下,這些文武大臣哪一個這馬屁拍的少了的?”

海壽也小聲回道“就是,咱們無非就是表現的時候多些,怎麼就要背上這樣的罵名,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麼?”馬雲冷哼一聲“等著吧,咱們先站穩了,再慢慢收拾他們!”

當天,張輔領兵在東廠指引下先行出,第二天一早,楊榮就帶上儀仗直奔阿失帖木兒駐地卡城,這卡城原是明軍的一個哨站,只能容納數百人,其實算不得城,也就是個堡壘,可在草原人的心中,這樣的建築,就算是個城了,由於剛好卡在沙城和上莊堡之間,這卡城之名便在草原上叫開了。

穿過張輔的包圍圈,來到堡壘外,早有屬官高聲叫道“大明內閣輔楊榮到此,請阿失帖木兒將軍一見。”一聽楊榮亮出身份,阿失帖木兒大喜過望,心想自己這面子還真大,居然是內閣輔親自來了。

當下也沒有含糊,親自開城門出去迎接楊榮,楊榮手持勸降詔書立於車上,剛想開場陳詞,阿失帖木兒卻等不及楊榮說話,直接問道“貴使直接說說吧,大明皇帝陛下給了我什麼條件?”

楊榮聞言一愣,想了一夜的開場陳詞生生卡在了喉嚨裡,心想這草原韃子還真是不懂禮數,好歹讓他把這勸降的過程走完啊!就沒見過這樣猴急的,這下倒好,本想演一出大明輔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苦口婆心勸降番將的戲碼,現在全砸了。

楊榮無奈的搖搖頭,阿失帖木兒以為他不信,立刻繼續更大聲的說道“貴使不用懷疑,我此來卡城,就沒打算再回去,要麼受降封王,要麼血戰而死,反正再也不想再窩囊的活著。”

楊榮無奈的一笑,收起了原先想好的說辭,將勸降詔書展開道“我大明皇帝陛下求賢若渴,只要將軍願意誠心歸服我大明,一切恩遇,一如和義王金勇。”阿失帖木兒拍手道“好,爽快,在下願意歸降大明,唯有一請,煩勞貴使轉呈皇帝陛下。”

楊榮點頭道“將軍但說無妨。” 阿失帖木兒道“這卡城周圍便是我部族源地,我等也不想在遷徙他處,懇請皇帝陛下准許我鎮守卡城,做大明邊塞的第一道屏障。”

楊榮想了一想,點頭應允道“好,待本官回去奏與陛下,若是陛下允准,本官立刻快馬加鞭的回來。”阿失帖木兒躬身施禮,連稱呼也變了“輔大人無需再跑一趟,若能如願,只需派個人來告知一聲,我便立刻前往覲見陛下。“”

楊榮也還禮道“如此,本官這就回去,順利的話,信使明天一早便到。”阿失帖木兒依然躬身道“那我就備好快馬和禮物,在此靜候輔大人佳訊了。”楊榮欣慰的說道“好,到時本官一定準備好美酒迎接,告辭!”

楊榮回到明軍大營,將情況向朱棣如實彙報了一番,老皇帝也有些出乎意料的哈哈一笑“這個阿失帖木兒,倒也真是直爽得可愛,居然都不讓輔大人把勸降的說辭講完,白費了朕的一片苦心啊!”

東廠提督馬雲適時的在旁說道“全仰仗陛下天威,輔大人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啊!”老皇帝笑笑“那倒是,這輔大人的面子還是管用的。”楊榮連忙說道“都是託陛下之福,臣哪敢貪功,只是這卡城位置特殊,若是阿失帖木兒故意詐降,將後患無窮啊!”

老皇帝難得的低頭沉思了片刻,才緩緩點頭說道“愛卿所慮極是,只是眼下我們急需打擊草原各部士氣,也急需更多的阿失帖木兒出現,所以,先答應他吧,派人暗中嚴加防範,一有異動,立刻消滅。”

馬雲連忙說道“陛下,此事就交給微臣,保證萬無一失!”楊榮心中大集,正在想如何化解,老皇帝已經微微一笑“這事兒還是交給邊軍吧,東廠早晚要隨朕回京,要做的事還多著呢。”馬雲心中失望,面上卻依然諂媚的說道“全憑陛下安排就是,臣等就是為陛下分憂的!”

朱棣呵呵一笑“楊愛卿,擬詔吧,冊封阿失帖木兒為忠義王,賜名金義,命其率部族永鎮卡城,著山西都司助其修築城廓。”楊榮一聽,大為讚歎“陛下此舉甚妙啊,將堡壘擴為城郭,不消數年,這阿失帖木兒,便再也回不去了!”

第二天一早,楊榮派出的使臣便到了卡城宣詔,阿失帖木兒大喜,隨即便一起來到明軍大營,老皇帝朱棣親至轅門相迎,阿失帖木兒感激涕淚,拜服於地,誓死效忠。

接下來的十多天,老皇帝朱棣帥領的明軍,按忠義王金義提供的資訊,又搗毀了阿魯臺的幾處巢穴,繳獲了阿魯臺的大批輜重糧草,但阿魯臺依然不見蹤影。

這一日,又是軍議時間,由於沒有太大的收穫,眾文武依然不敢多言,朱棣高坐帥位,這次倒是面容安詳的看著帳下文武說道“眾位愛卿無須憂慮,這半月來的行動也算卓有成效,繳獲了阿魯臺的大批物資,就等於斷了他的命根,他雖善於躲藏逃跑,卻不可能憑空變出糧草來,朕的大軍在此,他無法再劫掠大明境內,就只能向周邊去搶自己人,那時,不用我們出手,草原各部都不會讓他好過。所以,只要我們再堅持三個月,他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英國公張輔出列奏道“陛下所言極是,只是我們在此三月,所需錢糧消耗也極大,以臣連日蒐集的情報看,阿魯臺大軍由於缺乏物資,也不敢太深入大漠,所以一直就在大漠邊緣不斷遊移活動,不若讓臣帶領一軍,追尋其蹤跡與其決戰,就算一時難以致勝,也能拖住他,等到陛下大軍將其合圍,全殲此蠻!”

朱棣微笑的看著張輔,他可是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也依稀還記得當初他父親張玉第一次帶著他上戰場,他就差點就被流箭射死,現在雖然已經四十來歲,但在朱棣眼裡,他始終都還是個孩子,會心一笑之後,朱棣卻不同意“文弼忠勇可嘉,可孤軍深入大漠,非同小可,阿魯臺善於逃跑又熟悉地形,一旦被拖入死地,丘福就是前車之鑑,你父親與朕情同手足,朕可不想九泉之下愧見老友。”

張輔聽的激動異常,再次下跪奏道“陛下隆恩,臣銘感五內,但食君之祿當分君之憂,若不能消滅阿魯臺,我大明重兵就將被拖在漠北,漠南和其他各部也不會一直安靜下去,若不及早動手,後患無窮,請陛下允准臣率軍追擊阿魯臺,臣只要五萬——不,兩萬精兵就好,臣定當效蒙恬、衛青建功大漠,穩固國門!”

一直覺得心有愧疚的忠義王金義也上前跪倒奏道“陛下若準英國公出兵,臣願率部為前驅,有臣在,定使我軍順利出入大漠。”本來朱棣都已經快被張輔說動了,可金義這一下,卻讓老皇帝多疑的毛病又犯了。

朱棣本來就對他不放心,都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心歸降,還是阿魯臺故意損失點糧草搞的誘敵之計,準備反咬一口。心裡雖這樣想,面上還是一片欣慰之色說道“兩位愛卿快快平身,你等一心為國,朕心甚慰,然,朕不想再打無把握之戰,讓將士白白犧牲,此事先暫時擱下,待到時機更成熟時再說,不過眼下倒是有另一件事你們可以做的。”

——未完待續——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二卷“邊塞醫神”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